五百九十五章 为难(1 / 2)

一秒记住【www..l】,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大比轰然落幕。

这段时间正好是正月,百姓不是很忙碌,观者如山。

对此赵祯还是很喜欢的,最好京城百姓勇武,那么在京城就可以挑选出许多精卫,符合宋朝祖宗家法的干强枝弱宗旨。

想得很好,实际不可能,京城乃是宋朝最繁华的场所,在这种环境下,怎么会让百姓悍勇?

又下诏将诸土兵、厢兵、壮丁、保丁、弓箭手编入禁军,但摘除了一些人,有的是从地方上走后门来的,能参加京城大比,以为有好事呢。对此郑朗没有过问,装聋作哑,可表现不好,一律刷了回去。权当免费让他们来京城旅游一回,但没有追究,怕烦,也讲不清楚。另外就是各蕃户,有的不愿意离开部族,将家人迁到京畿附近居住。还有少数人家庭情况好,让他们做壮丁、弓箭手可以,但放弃家乡的家业,进入军营,心中却不喜。这些兵士全部让郑朗放弃。

但大多数人还是愿意进入禁军。

首先除了少数走后门来的,能进入一府前三的人,就没有一个是差的,十分武勇,因此编制皆是上禁兵(到了庆历时,因为赵祯优待兵士,下等兵有之,很少,几乎占不到百分之五,以中禁兵比例最多),有少数人还担任了都头、十将等低层军职。即便在禁军中,薪水皆是很高的,有诱惑力。

其次除了少数地方官员表现出色,能公正的对待差役,纳了大量二三四等户入差,担任壮丁与弓箭手外,象这样的苦活多是四五等户充任,更不用说是保丁。在何郯等人的清查下,有的四等户财产确认明确,都让他们择除出来。禁兵的收入对三等户以上者没有吸引力,对于这些贫困的五等户来说。已经是天堂。

因此大多数人得以入选,一共择出四千二百余人,充入各处禁兵军营。事实这些人的战斗力,即便进入禁军中。也是十分可观的。

又听闻元昊之死,赵祯心花怒放,虽说他以“正道”治国,但不是宋襄公那种呆板的“正道”。加上入春以来,气候正常,各地庄稼长势很好,一高兴之下。下诏今年过双元宵。

闰正月,两个正月,不过大肆操办两个元宵节,还是破天荒第一次。

不过因为王则一事,提前下诏停黜贡举,等到以后王则平定,他想了一想,再下诏让礼部重开贡举。可许多学子回去了,最后不得不将科举中止,没有让他喜上加喜。

大比结束。郑朗重新回到枢密院,准备联手庞籍等人上书,借势再议裁兵。

但没有想到赵祯主动将两府宰臣召集,在都堂说起裁兵之事。

说得比郑朗还详细,对禁兵提出好几条要求,有可能是受到郑朗启发,又问了一问,或者又与其他臣子进行过商议,几点要求颇为合理。首先就是负重跑,全身铠甲四十几斤。再加上必备的武器,一些简单的行李,负七十几斤重,每天行程五个时辰,须能行军一百里路。也就是负了这么多重量,还要达到正常人的速度。

对行军速度。后人同样很迷惑,有时候看到军队每天行军只有二三十里,有时候能看到军队行军能达一百多里。

其实也要看情况的。

宋朝速度最快的记录是侬智高事起,朝廷仅用几天时间就将诏书发到岭南。因为道路比唐朝发达,加上一路各驿站换人换马,日夜不停急奔,使每天信件的速度以一千多里向南发送。

但正常的快报速度每天只有四百来里,至于普通的奏折,那只有天知道。

高继宣支援府州,仅十余天就将兵士从开封带到府州,全部是步兵,每天行军速度达到近一百五十里路。古代罗马步兵因为道路发达,正常速度能接近一百五十里路。但不能与高继宣相比,河东的道路终不及古罗马道路,多山,还有陆续渡过数条大河。并且高继宣领兵到达府州后,当夜还袭击了西夏军营,也是一次奇迹。

这些情况终是特例,正常宋朝步兵的行军速度只有四五十里,军队越多,带的辎重越多,行军速度就会下降。军队若是少,各州府能提供粮草支援,轻装前进,天气正常,道路好,就能达到每天行军百里的高速。若是大部队,道路复杂,连绵的雨天,有可能仅只有二十几里。骑兵差不多,元昊数次袭击宋朝,往往是数万或者十万大部队,但让他将军队速度提高到五百里,正常每天行军三百多里。若是慢,即便是骑军,速度有可能只有七八十里路。

要看情况的,道路、天气,在我境或在敌境,军队素质,协调能力,皆能影响到行军的速度,没有多少可比性。

但不是作战,各营兵士进行测量,心理负担不重,所选的道路皆是大道,又不是多日跋涉,只测量一来一去两天的速度,若连百里达不到,也无法上战场。

接着就是对弓马的要求。

在很早之前便有了标准,但这个标准很混乱,于是赵祯给了一个标准,步弓要合七斗以上,马弓要合八斗以上,弩要二石以上。

就连武器也做了标注。

不同的弓会有不同的效果,弩亦如此。

弓多是黄桦弓、黑漆弓,后者为优,赵匡胤在扬州制造一批能使用近百年,宛如一新的弓箭便是黑漆弓,但多以黄桦弓为主。弩更复杂,床子弩不能算数,还有更高级的弩,神臂弩、克敌弓、射速更快可蹶张难度更高的马黄弩(宋朝弩手弩不多,多用脚踩而发,故兵士张弩力往往是弓力的三到四倍)、威力更强的神劲弓(这四种驽中神臂弩威力是最弱的),现在一起没有出来。此时宋朝弩多是铁臂钩(脚张弩的一种)、黑漆弩、跳蹬弩。

弓弩力为了统一,弓就是黄桦弓,弩就是铁臂钩。

这也是最低标准。

当然越强越好,记载中宋朝有一武卒能蹶张十一石弩,但不可能为他特地打造十一石强弩。臂力越强,拉弓蹶弩速度越快,臂力弱,不但拉弓蹶弩速度快。也不能多次发射。若是一个兵士能张三石弓,但他张两石弓,也不过十几次而己,最后力弱。就连两石弓也张不满。

若是连七斗弓都张不满,那么上了战场,也是做炮灰的。

除了弓弩外,宋朝常见的兵器是刀枪,刀有手刀、掩月刀、戟刀等八个标准刀,枪有双钩枪、单钩枪、锥枪等九种,近年又加上钩镰枪、劈阵刀、削马斧三种破骑兵兵器。除了枪刀外,还有狼牙棒、诃藜棒七种十分狰狞的棒,不是普通的木棒,上面有巨槌,有刺,有钩,杀伤力很强大,还有开山斧、静燕斧等斧器。以及对力量要求更高的铁鞭、铁锏、连珠双铁鞭、铁链夹棒等兵器,盾牌步兵多是旁盾(一种长盾,非是电影上的那种大方盾)。骑兵也是旁盾(但多圆形,这个与后世影视里那种小圆盾形式颇相似)。

这个要求比较复杂。

一般要求招式纯熟,不会出现一百零八招等武术套路,少者几招,多者十几招,用于劈砍挡御等等。

达不到这个标准者,列为最末一等兵,将名册交于西府,等全国统报上来后,由西府与三衙共同逐步淘汰。

赵祯说完。看着几位宰相。

几个人全部愕然。

其实宋朝大多数大臣皆同意裁兵,国家养不起这么多军队全,也是大势所趋。然而赵祯磨磨蹭蹭,不大情愿,冗兵在他手中膨胀,但裁兵在他手中却进行得很缓慢。

一个个不明白。为什么皇上这次又转了性子。

赵祯也是苦涩的一笑。

主要是贝州的战报,自己花了重金所养的兵士,在贝州城交战时,往往还不及一个普通的百姓,这让他感到心寒了。正好郑朗进谏,于是顺水推舟,同意郑朗进谏。

他也忽视了,非是不如百姓,此时贝州城许多百姓让王则洗过脑,全成了宗教狂热分子,战斗力不亚于蕃兵,普通禁兵哪里是他们对手?过了这个热潮,对王则的佛祖身份产生怀疑,马上就会打成原形。

张方平欣喜地说道:“陛下,此举英明也。”

他也上过战场的,郑朗身先士卒,平易近人,将士乐为其用。而且泾原路裁去大量的老弱病残兵士,还是有一些弱小兵士,表现不佳。这些兵士根本就不能上战场。不能上战场,养这些弱小兵士做什么?身体瘦弱不是错,但充入兵营混饭就是错。这一裁,又会再度裁去大量兵士。几年后国家财政会更加健康。

郑朗却徐徐说道:“陛下,一旦裁淘开始,再请陛下下诏,除了将领外,凡是年过五十以上者,劝退。”

前度裁兵主要针对一些老残,六十岁开外的普通兵士现在几乎绝迹了,残废的兵士也几乎绝迹,还有许多五十多岁的兵士。实际这些兵士战斗力也在下降。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