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从京城陆续发到的三封密信,以及布衣阁陆续发回的情报,赵孝锡也清楚。已然启程战争程度的赵煦,是不可能中断做出的决定,他开口阻拦只会适得其反。
在赵孝锡看来,这位堂弟野心不小,若当个守成之君没什么问题。可真想做个中兴之主,就必须将朝堂拧成一股绳。可现在看起来,赵煦还远不够资格。
面对布衣阁情报人员,等待的回复,赵孝锡发现他能做的。只是传令在西北的骑兵部队,还有大宋军中那些精兵强将,务必保证赵煦的安全。
就算此次出征大辽,完不成预计目的,也必须保证赵煦的安全。帝王亲征,略有闪失后果不可想象。看来这次,他的胜利真的刺激到这位堂弟了。
看着儿子这两天神情凝重,沉浸在喜获孙子情绪中的赵颢。找了个无人之时,略显认真的道:“云儿,出什么事情了吗?看你这几天,怎么神情这般凝重?”
见父王询问,赵孝锡略显无奈的道:“父王,兵部尚书,户部尚书,还有工部尚书,前几天都给本王送来密信,告知孩子一件事关大宋兴亡的大事。
小六,看来真的很介意我的成就,做出了御驾亲征的决定。就算我有心阻止,只怕也会适得其反。我很担心,小六这次出兵大辽,会有不可预知的危险啊!”
听到赵孝锡说出来的话,赵颢有些意外的道:“你为何会这样说?就现在大宋的军力,攻打大辽的话,取胜的把握应该不小吧?前段时间,你不是说大宋骑兵有十万之众了吗?”
赵孝锡苦笑道:“没错,现在本朝拥有的骑兵数量,是有十万之数。可父王应该清楚,任何精锐的骑兵,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这必须经历实战的检验。
眼下真正能跟辽国铁骑抗衡的,只有我训练起来的骑军。可就算骑军现在扩大了不少,实际可战精骑,也不过三万之数,远远比辽国的铁骑相差太多。
除此之外,父王别忘了,辽国还有一支重装骑兵。如果辽国出动这支骑兵,只怕骑军与其交手,胜负也很有可能各有一半。我最担心的,还是小六会贪功冒进!”
这个担心说出来之后,赵颢又道:“小六出征,想必朝中那些老将也会出马吧?就现在的臣章惇,也是一个知兵事之人。这些问题,章惇应该会考虑到吧?”
赵孝锡摇摇头道:“父王,小六的性格,应该不用我说你也清楚。一旦他决定了某件事情,就章惇的性格,能说服一个强势的小六吗?”
见赵颢没吭声,赵孝锡又道:“其实真要说起来,我倒不是担心小六的失败。而是他这一打,将我收复辽国的计划全部打乱,可这些事情我又不能对他明言。
根据我的计划,明天开春我会对高丽宣战,将高丽也纳入大宋的彊土之内。而后依托高丽,分兵两路全击大辽,必然一战尽全功。
在我看来,战争最重要的并非是那些土地,而是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百姓。只要有人,到那里都能建城。如果没人,守着一座空城又有什么用呢?
要是大辽方面,真的阻挡不了大宋的兵锋,他们将生活在燕云十六州的百姓迁走,全部拉到草原之地生活。到那个时候,就算收回失地,对大宋又有何利呢?”
这种新奇的观念,让不太懂武事的赵颢,想象到燕云十六州变成空城。那收回来,确实没什么作用。相反那里没了人口之后,大宋派兵驻扎也于事无补。
想了半天,他最终只能道:“大辽人,应该不会想到这种办法吗?”
赵孝锡慎重的点头道:“父王,不要小瞧了耶律父子的心智,耶律洪基能稳坐这么多年的大辽皇帝之位,还能在大辽经历混乱后,当机立断稳住根基,足以证明此人性格沉稳。
这样的人,如果他退了,那么此次大宋胜利的机会能多上两天。可关键是,耶律洪基尽管身体不好,可他毕竟还是大辽的皇帝,那些大辽的部族首领,都会给他几分薄面。
这些年我们与大辽的边境争斗,虽然有兵卒的撕杀。但究其根本原因,每战两国争夺的焦点,不就是那些生活在边境的百姓吗?”
让赵孝锡这样一解释,赵颢做为大宋王爷,也很清楚人口多少,也觉得一个国家的底蕴。大宋一直被人虎视眈眈,不就是因为大宋的人口最为多吗?
以前很多人都不怎么重视人口的问题,现在让赵孝锡这样点出来,赵颢也真正明白。为何赵孝锡会说,打仗很多时候打的就是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