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起彼伏的胜利之声,让宋军自然士气大振。至于失利的一方,辽军的将士看着宋军的欢呼,却显得有些失落。毕竟,这一战他们就败了,还是他们最擅长的骑兵对决。
同样目睹这一切的耶律图,显得很不甘的道:“传令,众军回营!择机再战!”
那怕他心里再不甘,也清楚今天不适合再战,立刻下令撤军回营的命令。望着辽兵退去,宋军这边却再次响起震天的欢呼之声,令赵煦也觉得有些热血沸腾。
不管如何,这次宋朝的骑兵,取得了一场真正的胜利。都说辽军的骑兵可怕,可眼下他们不一样,输给他的天子骑军吗?此战胜利,对宋军而言是场及时雨啊!
下令骑军归营的赵煦,很快便命人敲响撤军的战鼓。而这个时候,兴奋过后的高茗君,却开始收敛此战阵亡的骑兵遗体。那怕有些,已然被踩的看不出人样。
得到两人收到部下的战损汇报,金字营伤亡数字达到二千,土字营同样也有一千多。这意味着,此战他们失去了三千多精锐部下。
面对这种伤亡,两人相视无言下。折知刚却突然道:“要是王爷在这里,看到这个伤亡数字,只怕我们又要挨顿骂了!此战,虽胜犹败啊!”
在骑军组建之初,赵孝锡便说过,他们是精锐中的精锐。如果在与敌方骑兵对决中,达到三比一的战损比,那便是骑军的失败。
现在算算他们的战功,斩杀了一万辽军骑兵,自身损失三千多人。不正是三比一的战损吗?也难怪折知刚会说,此战虽胜犹败啊!
不明白折知刚为何在这个时候,提及他们骑军都想念的赵孝锡。高茗君却道:“算了!不说这些,我们还是把兄弟们的遗体带回营地吧!”
清楚这个时候,不适合谈及这种事情。毕竟,他们在所有人眼中是胜利者,那就应该表现出胜利者的样子。如果情绪低落,也会让人觉得有些不解。
回到营中的两人,自然得到了赵煦亲自敬酒相迎的待遇。听着赵煦宣布的封赏,两位统领也觉得,不管是战死还是幸存的将士,总算有所收获了。
相比宋军阵中沉浸在一片喜悦当中,班师回营的辽军大营,气氛却显得有些失落。不管如何,今天这一战,宋军骑兵的战力,直接超出他们的想象。
对于他们派人到宋军营外,提出收敛尸体的话,心情不错的赵煦也同意。对于赵煦而言,让这些辽军骑兵知道,大宋也有了无敌骑兵,无疑是件很有面子的事情。
只是相比赵煦的乐观,得胜回营的两位统领,情绪却有些不高。不管怎么说,按照骑军中制定的规矩,此战他们确实要受处分才对。
损失了近三千的兵力,对于他们两个骑兵营而言,已然战力大损。在急需他们这种精锐骑兵压阵的大战到来时,随便补充兵力,无疑是件很危险的事情。
就在他们伤心将士伤亡之时,同样收到消息的赵孝锡。看到这封战报,却有些不满的道:“怎么搞的!以骑军的实力,一对一对决,竟然还死伤这么多精锐。”
面对赵孝锡的生气,一旁同样看到战报的乔峰,却很不解的道:“四弟,这应该是大胜才是,你怎么还这么生气呢?要知道,辽军战死一万呢?”
对于乔峰的不解,赵孝锡解释道:“骑军中任何正式的骑兵,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与辽军骑兵对决,一比一之下断无失败之理。这一万辽军骑兵,却是很平常的万骑队。
而且决战来临之际,两个骑兵营损失了这么多精锐,他们的战力也将大损。接下来,面对辽军在骑兵上的优势,他们只怕有全军覆灭的危险啊!”
跟张亭光一样,赵孝锡了看出,双方骑兵数量虽然差不多。可战斗力,明显是辽军占优势的赵孝锡。确实很心疼,两个骑兵营的伤亡数字。
很快写了几道命令,交给身边的武卫道:“命令这些密营骑兵,以最快的速度抵达宋军大营。拿本王的手令,告诉高茗君跟折知刚。再敢这样冲动,本王饶不了他们。”
明白那些边军骑兵中,就算能挑选一些精锐出来。加入骑军当中,只怕也与两个骑军营合拍不到一块。相比之下,密营的骑兵队更适合补充进去。
等到第二天,两位看到赵孝锡手令的统领,还有将要加入骑兵营的武卫骑兵。高茗君跟折知刚也知道,这位老统领一直盯着他们呢!
面对手令上言辞严厉的训斥,两人觉得脸上发烫之时,却觉得心里暖暖的。毕竟,赵孝锡能及时给他们补充精锐,是对他们最大的肯定与器重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