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祸?福?(1 / 2)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暑假过后,姚青的生活又步入正常。

奶奶回来了,妈妈到县城下面的一个公社的中学上班了。爸爸的工作似乎忙碌了一点,但基本上每周还是保持着与姚青的沟通。

经过5、6、7、8四个月的聆听自然之声后,姚青发现听力训练到达瓶颈。

现在姚青能清楚地听出各种声源发出的方向和大概位置,也能明白大多数规律性声音的本质,只是基本上他不能明白声音本质的具体形象(比如具体那种虫鸣鸟叫)。

这个实在是没有办法。姚青不能走、不能爬、甚至不能翻身,能看到的只有室内和门前的有限空间,他如何去了解声音本质?过去的经验也不管用,因为过去他就没关心过这些声音。

不过,听力训练也有让姚青狂喜的一面。

现在姚青对经常接触的家人声音基本上有了完整印象。他可以轻松地从脚步声分辨出是家中的那个亲人。如果对方情绪不正常的话(比如高兴、愤怒、犹豫),姚青也能轻易听出。甚至家人脚步声中的轻快、沉重或阻滞,也能让姚青分辨出家人的心情。

这可是完全的意外收获!于是,姚青听力训练的积极性更加提高了。

现在,姚青对自己提出了一个高难度的任务——了解父母和奶奶。

这个任务当然很难。了解一个人是什么样的难度,只要是成人就可了解,你需要持续不断地长时间对对方保持观察,要小心翼翼地接近对方而不让对方反感,还要细心地剥去对方的谨慎和伪装,最后还要认真地分析对方的行动作出总结。

不过这事姚青也有优势,首先父母家人对他是完全不设防,第二接近对方的工作不需姚青主动,每次都是父母奶奶飞蛾扑火,姚青只需要配合。

当然,许多时候这种沟通都是极为白痴的,姚青需要非常多的耐心。

分析总结就不用说了,姚青近五十年的阅历难道是虚度的?所以这事出结果是必然的,但多长时间出结果就要取决于姚青的工作了。

姚青对这个任务是非常认真的。两世为人,无论从亲情还是从处事他都必须了解家人,为此姚青打算付出时间和心血。

每天,姚青清醒时,只要没事,他就默默地倾听家人的行动。

每次父母从外面回来,尤其是父亲(因为父亲在家时间最少,情绪最难掌握)回家,他都会用心倾听,哪怕事情与自己无关,姚青也会认真记下,以便事后分析。至于什么时候出结果,那就是积累了。

这个学期11月中旬发生了一件大事,姚青能独立地翻身了。

之所以说是大事,因为这意味着姚青的世界一下子开阔了。他的视线再也不仅仅是天花板或半强迫性的那么一小片世界,现在他可以自由地选择目标了,尽管范围还是有限。

自由,只有经过努力获取后,才会知道它的幸福。现在,姚青再也不会只闻其音而不见其形了,就算有些声音是藏在隐蔽处,现在也有搜寻方向不是吗?

姚青幸福地快要哭了。

他一个劲的嘚瑟,翻过来,又翻过去。

姚青的母亲刘妍上课回来,见到儿子趴在床上,禁不住对奶奶抱怨,说他不该这样不小心。姚青就立即当场表演,努力地翻了过来,为奶奶平反。姚青的行动顿时赢得妈妈、奶奶的惊讶和夸奖,母亲和奶奶的那点小龌蹉立即烟消云散。

12月姚青再接再厉,开始了他的爬行生涯。没事就在床上到处爬,弄得床单乱七八糟,让母亲哭笑不得。

1966年的新年姚青家充满喜意。

65年秋季,姚华在工作中抓了一个典型。他采访并写作了一篇万言文章投稿到《少年文艺》,最终被该杂志在65年12期内采用。

66年新年,《少年文艺》在广城发行时,姚华的大名和工作单位悄悄地进入了一些人的视线,并在小规模范围内引起轰动。

要知道现在广城不过是鄂北省的一个偏僻的农业小县,当地的人在地区报纸上发表一篇文章都算不错,在省内报纸上发表文章就是出色了,在杂志上发表文章那是凤毛麟角,更何况一篇长文发表在全国性著名杂志上?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