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晚上,姚青牺牲了准点睡觉的习惯,坚持等到姚华回家,然后告诉了父亲和母亲他自己和洪哲楠对节目的看法。
姚青的第一个想法是来自大型歌舞剧《东方红》,那是一个千锤百炼的经典。就是不知道现在《东方红》播出来了没有。
另一个想法则是姚青看完父亲收集过来的广城历史资料后产生的。广城是革命老区,老干部多,如果能选出合适人员,肯定更加符合本地特色。这是姚青看了无数的联欢总结,应该比现在他们宣传部几个人闭门造车思路开阔一些。
姚华听完姚青建议,沉思一阵。他是完全从乡村走出来的干部,从小看的节目都是那种小短剧,还没养成看戏也从全局整体思考的习惯。不过想了许久后,他终于眼睛一亮,明白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思想境界。
目前这个时代,资讯传播途径极为贫乏,主要资讯传播途径是图书、报纸和广播,而且还要受到文化程度的限制。哪像21世纪,长时间各种资讯反复轰炸,尤其是国产的和韩国的各种电视剧,什么宫斗啊、家斗啊,捡破烂的老太都能夸夸其谈其中奥妙。
六十年代的本土干部不可能接触这些东西,他们的经验都是在几十年耳闻目睹中获得的。所以八十年代在各种外来文化冲击之下,无数干部群众才都感到迷茫,有些人甚至是沉没了。
像现在,姚华这种科班出身的干部,都要在姚青提醒下,反复思考才能品味出全局思考的思想境界,宣传部的其他干部姚青就不指望他们能够一下子想出其中奥妙。
至于那位部长,历史已经告诉姚青,他是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领导,所以姚青并不指望自己的建议会在宣传部得到通过。无论如何,自己尽力了,剩下的是自己目前控制不了的。
果然,第二天下午,姚华下班回家,刘妍问了一下建议的事,姚华只是疲惫地摇头。
吃晚饭时,姚青心有不甘,决定再加一把火。
“爸,晚上没事的时候,咱们把方案写出来怎么样?”
“没用的,儿子,领导不同意,你怎么折腾都是没有用的。”
“爸,报上那么多故事,一开始他们的建议也不是人人赞同的,到后来,做好之后,才被人接受。咱们做了,到广城历史,才不能不提到。
然后红四方面军的事也是麻烦,历史上这里面有个分寸的问题。
再次,中间串戏的旁白、老红军对话等等还有待完善,这个要和节目配合了。不过这些就是小事了,如果大纲定了,这些估计姚华一个人就可轻松完成。
翌日早晨,父亲去剧团,姚青学英语,就各自出门了,留下母亲在家准备中饭。
除了第一天上午,姚青和洪哲楠都没再去看节目。所谓一叶知秋,看了第一天的节目,后面看不看其实还真无所谓,他们二人又不是筹委会成员。
不过学习间隙,两人偶尔也讨论几句相关事情。所以洪哲楠也知道姚华的建议在宣传部被拒,以及姚华他们目前思路上遇到的问题。
姚青的想法就是干脆用真老红军上去讲述真实故事,后面配上音乐和舞蹈,这样广城革命史就会真实而丰满。反正红八军、红15军、红4军的事基本不存在政治风险,把他们讲述出来,既是还原历史真相,也是对革命前辈的尊重。姚青打算让父亲想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