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赤脚医生1(1 / 2)

1968年9月14日,《人民日报》刊载了一篇题为《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的文章。

第一次看到这篇文章时,姚青凑巧还是在公社办公室。

经过与姚华夜谈之后,姚青发现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还是有缺陷。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姚青根据这种观点学会从空间和时间两种不同角度考虑问题,虽然还不够完全,但是的确取得了不少进步。现在跟父亲一谈,他发现他还缺乏一种政府官员考虑问题的角度。

例如父亲姚华,他考虑问题明显就是从他现在多川公社副社长的角度来考虑的。给一个社员垫资,在他副社长角度完全是小事,他与姚青谈话过程中甚至都没有谈到那200元欠款的事,就好像它不存在似的。

而这200元钱,却是姚青他们一帮子人考虑的中心。

姚青以为自己可以解决这200元钱的问题,所以从容不迫,谋求帮助父亲在多川树立形象;王学俊他们为姚青考虑,担心他为一陌生人垫资200元钱会引起姚华的愤怒;段晓鹏他们则是对这200元钱完全无力,所以要恳求姚青的帮助。

角度不同,对同一件事情考虑起来竟然是南辕北辙。

姚青能理解姚华的想法,他作为一个副社长,必须考虑这件事情在公社的影响,他只能在体制范围内解决问题。

如果段晓鹏是他姚华的亲戚,这个问题真的好解决,不过是200元钱,就算姚华自己支付也不过生活是紧张几年而已。

现在的问题是段晓鹏不是姚华的亲戚,而是多川公社一个普通社员,如果你姚华为一名普通社员私人垫资,其他干部遇到同样问题时怎么办?你姚华是党的好干部,其他干部就是自私自利?这种行为不是自绝于干部群体吗?

当然,事情是姚青干的,姚华现在还没有这种危险,他还有转圜的余地。虽然可能会有相当多的干部在看姚华笑话,但最多也不过如此。

从姚华角度看,姚青是他儿子,非常有天分、有出息的儿子,他希望儿子能有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所以他跟姚青谈话的目的是让姚青学会从领导者的角度考虑问题。而这一点,正好是姚青所缺乏的。

姚青有知识、有能力、有经验、能预见未来,可是,姚青没有做过国家领导干部,他缺乏领导干部考虑问题的思路,不知道领导干部行事规则,姚华这是引导姚青习惯于这种思维方式。

这种指导,对姚青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姚青深深感到,有个父亲在身边真的好好。他真的感谢上天让他重活一次。

段思海在当天就恢复了神智,第二天各项症状都大幅减轻,姚青去医院看他时,虽然他的腿部肿胀还是很严重,但他已经能够起床了,这条命肯定是保住了,右腿的情况就看后期治疗了。

姚青微笑着问候了他的病情,劝说他好好安心养病,同时指示他家小孩必须尽快回去学习,在医院他又帮不上忙,影响学习没有必要。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