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七十七节 沈阳会战 9(2 / 2)

陈驰军团快速出击,先突破正面攻击的日军,然后一路追击前去,在他身后是日军,而日军又面对着塞北军突然发起的攻击,无力追击陈驰,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往自己大部队的方向挺近,他们能做的只能是不让更多的塞北军突破他们而已。

与此同时,鞍山阵地,也出现了南下的大部队。

当然这不是东北军,而是塞北军。连续几个月日军侦察机都发现塞北的物资源源不断的运送到鞍山,他们只是以为这不过是塞北军支援东北军的物资。要是他们的照相机能投穿透隐蔽的话,会发现火车皮里隐藏着一辆辆的坦克,而东北军需要坦克吗?

这是塞北军的第二只装甲部队,塞北军第二装甲军,军长是包小松。

包小松在美国学习了四年,作战理论还是眼界都开阔了不少,回国后沉静多了,凡事都试图以科学的角度来理解。而他在美国也接触到了很多坦克战的理论,后来又被组建装甲军的陈驰拉了过去,在陈驰的装甲军中呆了三年,之后受命组建新的机械化部队。现在时间也过去了三年,这第二装甲军终于成军了。

跟他这只部队相同的情景是,其他塞北军队也成军了,也就是原来的第一批预备役,总人数有四十多万,这些预备役人员一部分补入了塞北前线部队,一部分独立成军。这部分有二十万人,此时大多数集中在鞍山。

在陈驰终于发起进攻的同时,已经平静了半个月的鞍山二十万隐蔽的塞北军也终于开拔了。他们本来的预想是。等日军攻击疲惫后,突然出击给与日军以极大打击,可是没想到的是日军突然停止了进攻,收缩兵力南下了。

他们同样也是以包小松的装甲集群为前锋。现在是不要命的往前攻击前进,一路上放过小股的日军交给后面的部队,他们的任务就是向前向前再向前,一定要咬住日军撤退部队的尾巴,因为他们已经收到消息。日军有从海上逃离的嫌疑。

包小松几乎是跟陈驰一起出发的,可是陈驰还是先他一步追上了日军,面对来势汹汹的装甲部队,日军的选择不多,全力抵抗的话不会有问题,倒不一定会被装甲部队消灭,但是却肯定是被对方缠住了脚步,然后对方的源源不断的后继部队已经回把他们一口吃掉。于是他们只能选择。不断的留下部队阻击的方式。这就像是壁虎在被抓住尾巴后,会选择自断尾巴逃生一样,颇有点壮士断腕的豪气。

可是陈驰显然不是一个按常理出牌的将领,他对对方阻击部队的态度是,直接冲击,直接穿过。根本不纠缠,能不浪费时间就不浪费时间。结果是靠着两条腿的日军始终摆脱不了坦克摩托车的塞北军装甲部队。而被陈驰突破的日军,并没有丧失战斗力。他们不像西方军队,一旦阵地被突破就会恐慌觉得自己被包围了之类的,他们一个个就跟傻x似的,早不想活了,他们认为死是一种光荣。但是还没等这些人会追陈驰呢,他们的北方又出现了隆隆的声音,包小松的装甲部队又赶到了。包小松讲究正战,他没有放任这些日军留在自己身后,他是清扫赶紧后,才会再次追击。

结果就是,陈驰在前方不断的狂飙突进,打烂一个个日军阻击部队的阵型,而后面包小松紧跟不舍的彻底吃掉这些军队。追击仅仅进行了十余天,陈驰就已经看到了大海,可是也看到了日军的战列舰和大小兵舰、运兵船、登陆艇以及征调的民船。陈驰悔恨不已,他想冲过去,可是理智劝阻了他,沙滩不适合机械化部队出击。幸好他最后理智了一点,因为很快对方的航母上就起飞了大量的战斗机轰炸机,战列舰也开始开火,那巨大口径的,远超陆军火炮的大炮呼啸声音,一下子就惊住了陈驰军,原来日军有这么大口径的火炮啊。

而此时塞北军的空军也到了,跟日军飞机一场搏杀后,没战斗任何便宜战至天黑双方罢兵。空军飞回的时候,他们已经看不到陈驰军的身影了。在眼看追击不到日军的情况下,陈驰当即命令部队回撤,他可不想再错过了剩余的那些炮灰日军了。

战局传到塞北军总司令部后,赵书礼暗叹了一声可惜,他明白东北战役暂时就要告一段落了。此时围点打援的计划明显已经破产,留着沈阳也就没有意义了,仅仅用了一天时间大军就进入了沈阳,然后是照旧的巷战,塞北军最头痛的巷战。

塞北军进入沈阳,意味着中国军队收复了被日军占领的东北最后一座大城市,尽管赵书礼有些遗憾,最终放走了十余万日军主力部队,可是外界可不这么看。全国各地大肆宣传,将沈阳会战成为中国人取得的第一个大会战的胜利,甚至有媒体号称此是中日战争的转折点,接下来日军势必要退兵,因为塞北军下一步恐怕会进攻朝鲜了。

赵书礼却没有这么乐观,他觉得抗日完全就是一个死局,就算是攻占了朝鲜又能怎么样?打不到日本去,终究是白打,他现在在苦苦思索着,这已经改变了的历史该如何走向。如果塞北军一直就这么跟日军火并,那么日本人肯定不会也没有能力去进攻美国,那么二战日军显然就不会被看做德国一伙。要知道赵书礼上辈子经历的那个历史上,尽管日军进攻了珍珠港,可是美国国会也不同意美国向德国宣战,也就是说那时候根本没有把德意日看做一个钢铁同盟,毕竟日军还跟苏联有盟约,德国也跟苏联有盟约呢。如果二战把中日战场看成一个局部战场,而隔离于世界两大联盟之外的话,恐怕即便是抗战胜利,那么也没办法把日军定义为战败国,因为你中国军队始终过不了海。之所以能胜利,最多的可能是,拼着巨大的牺牲,让日军觉得无法战争,最后双方谈判结束。这种结果实在是赵书礼不想看到的,因此他并没有打朝鲜的准备。

打下沈阳后,第一是让塞北军就地休整,缺员的补充兵员,补充武器弹药等等。还有就是开始大规模的拆迁沈阳的工业设备,并且动员沈阳的工业人员转移。在赵书礼看来,这里还是战场,日军肯定不会这么善罢甘休的。起码在他解开那个死结前,日军跟中国军队在东北还将有一场恶战要打。

沈阳的工业设备的转移,加上去年就已经开始的对长春等地的搬迁,让东北的工业力量一下子下降了八成以上。剩余的工业力量,绝大部分也只是在黑龙江存在着,因为这里在九一八后,毕竟平静了七八年,黑龙江民众很多都不相信日军会攻击到这里。甚至赵书礼也不认为日军有能力对这里构成威胁,除了担心石油工业受到日军空军打击,给权公望下命令,组织石油冶炼、石油设备制造等企业全部搬迁到新疆去继续生产外,还对油田做了处理,在必要的时候,直接将油田破坏,以免日军占领这里的最坏情况发生。

还对各种矿业做了相应的预案,一旦战况不利,要求矿主做好毁矿的准备。也就是赵书礼打算在东北实行焦土政策,让日军及时占领了这里,也不能从这里得到一分用来攻击中国的力量。

大家可能觉得对东北太残忍了,可是如果东北不苦点,像历史上那样,被日军占领,成为日军大部分钢铁矿物的来源的话,那么其他地区就太惨了。而且这里关于着今后的历史走向,剧情需要,见谅!(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