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二十九节 日本投降(2 / 2)

一边跟英美扯皮,可是中国并没有放松对日本的管制决心。

日本投降了,日本军队必须解散,对日本必须实行占领。

可是这占领军如何选择是个问题,中国现在实际上还不是一个完全统一的国家,中央在很多地方说话并不好使。如果把选择占领军的权力交给中央,估计很多军阀都不会服气。

甚至如果交给赵书礼,恐怕比交给蒋价石还更能让大家服气呢。

但是赵书礼可不敢这么独断,此时他想到了磋商。

又是在重庆开会,各方派出代表。

在会上,赵书礼坚决支持一个人,让这人很感激的同时,也让其他军阀比较认同。这个人就是张学良,东北深受日本之祸害,让张学良去显然对他本人来说,有雪耻的意义,对中国来说也有杨威的意思。

占领军问题基调就这样定了,张学良的东北军派出多数占领军,其他名额分给了南京籍士兵一部分,分给了河南籍士兵一部分,分给了湖南籍军队一部分。

还有另一个问题也是要讨论的,本来定下的是,蒋价石负责攻去台湾。可是现在日本投降了,不用攻取了,只需要去接收即可。台湾可是块肥肉啊,在日本统治的五十年中,虽然是被剥削了半个世纪,但是台湾的建设说实话比之中国大多数地方都强,起码只差塞北一线,日本人在这里修建了大量的水利设施,电厂,铁路,可以说台湾其实已经迈入了半个现代化了。

所以都想要这个宝岛,中央军想要,李宗仁也想要。在日本投降后,盟军给日军的命令是,就近向盟军投降,于是广东的军队很快投降了李宗仁的桂系,然后桂系北上又接受了福建日军的投降,现在桂系有了三个省的地盘,而且福建跟台湾的位置,让他有理由要求派他的人去接收。

在这个问题上,赵书礼是中立的,他可是知道历史上,因为中央大员接收台湾一事,还惹出了血案你。台湾人在日本的统治下,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法制的,这确实很讽刺,殖民地比之自己人统治自己人竟然过的还要好一点,台湾如此,香港莫不是如此。总之蒋价石政权已经烂到了骨子里,而这丫并没有改变的心思,所以把台湾放到他手上赵书礼真心不放心啊。

于是塞北调停各方,他认为李宗仁的部队最接近台湾去接收最为方便,塞北支持李宗仁,但是要李宗仁答应,不会像中央大员那样极尽剥削之能事,李宗仁表示自然不会,他们可不是吸血鬼。于是桂系又得到了一个底盘。

同时也在战后的中国形成了新的四大势力,实力最强的毫无疑问是塞北军,携塞北四省,河南河北,山东山西,苏北安徽,还有东北三省,不管是人口还是面积,都占了中国的大部分;第二大势力是蒋价石中央军,占领重庆、湖北、湖南、江西、浙江、苏南,控制了云南、贵州,也是占据了半壁江山;第三大势力自然是桂系,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四省,而且是沉沉浮浮,最后总算挺过了大风大浪的势力,内部几经打击也没有中央势力那么腐化;最后一个是杨虎城势力,他占据陕西,河南一部,坐拥军队百万,兵员素质较高,训练较好,是一只很有战斗力的部队,只不过曲于中国内陆,没什么发展前途而已。

在战后扩张中,第一大势力塞北军也是独占鳌头,利用日本海军占领了海洋上大片岛屿。第二名则是李宗仁部队,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出后,蒋价石还没有相信要打电报向盟军再次确认的时候,他已经派出了军队进入了越南,这丫的势力渗透到了境外。中央军后知后觉,等到他行动的时候,菜已经不多了,只是把自己的军队留在了缅甸,想看看赵书礼跟英美掰手腕的结果,如果塞北军强势,说不定他可以借势在缅甸身上割块肉,如果塞北军软了,他放弃缅甸也是向英国人示好。

又日本投降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确实很复杂,有盟军内部的利益纷争,有中国内部的地盘之争,总之没有几个月是不会达成妥协的。而中国人也需要时间来稳定内部,被日军占领了数年的国土回归后,已经是满目疮痍,百废待兴,重建不敢说,但是缓口气那可是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