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平生第一次的长篇大论思想工作之后,员工们的表现渐渐有了点起色。我当然不指望谈一次话,做一回思想工作就让他们有质的改变,这只能是妄想。但之前的那种情况已经看不到了却是事实。希望他们这种转变,能尽早发自内心,而不是表面。
解决了个这问题,我又开始想着货源的事。目前来看,付启明那边无疑是一条路。不管他那天是不是跟我随口应承,试一试总是应该的。不过他那边的材料都是进口的薄板,目前我公司里没有一个业务员手上有用这些规格的客户。要想跟他合作,必须先解决公司经营面过窄的问题。
我本身就从入行开始,就一直做中等厚度的轻钢结构用钢这一块,客户的常用厚度在5到12毫米之间。李薇,以及公司的新业务员,目前也都常做这个范围内的材料。而付启明那里都是3毫米以下厚度的钢板,除了我和李薇有时会稍做一些配料,其他人根本就没有做过。
经营的规格以及品种的单一,对于公司的发展来说是不利的,这样极有可能会失掉许多机会。但如果让那些刚成长起来的新手把精力放在这上面来,恐怕会得不偿失。那么增加人手似乎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
事实上公司现在还是比较缺少人手的。每个人都充当着多种角色,分工也不是那么明确。比如说财务罗成,他除了本职工作以外,库存记账也要他来记录整理。如果是正规模式的话,应该是由储运部门以库存材料为要素都进行记账,财务只从资金角度去记录,有出入时两边一对照就可以了。另外像外出打单,联系运输等事情,也不应该由销售员去做。但限于公司的规模,没法搞那么多的配套部门去完成这些事情。
在经过一番考虑,又和梁波那几个人请教之后,我决定暂时还是维持现在的这么多人。公司现在才刚刚进入点轨道,再招来新手,有可能顾不过来,而老油条我又不想要。我觉得在起步的阶段,还是要尽量走得稳一些。
得出这个结论后,我就把精力放在稳固现在客户上。这样材料需求就比较偏向于国内的钢厂,我自然就想到了走梁波的这条路。
瞅了个工作时的空当,我把自己的想法跟梁波在电话里说了说。这小子现在基本不做销售,比我要空的多。
听了我的想法,他说:“早点让你入伙,你又不来。现在你要想进钢厂订货,难度可太大了。今年看来应该是形式一片大好,一堆人挤破了头想进都进不去啊。”
我说:“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的情况,那会哪有钱入伙。”心想,要是那会有钱,入了伙,摊上孙文皓那家伙,也是挺麻烦的。
梁波说:“其实我们能进去也是挺巧的,刚好碰上那么一个机会,而且那会也没现在这么多人往里挤。据说现在各大钢厂的订单早就排到了年底,根本插不进去。我们现在订的货,没有一回发足的。能有百分之八十就算不错了。”
我叹了口气,说:“听你这话,我是没戏了。”
梁波说:“难,除非能过大公司代订一点,不过一样很麻烦,利润也低了些,还享受不到经销商的一些优惠。”
他这几句话差不多把我的希望给打没了。难道真的要我向进口材料上挤?挂了电话,我抽了几根烟,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要不然先从他那少进一点,培养一下大家卖薄板的感觉?想来想去,觉得也算是一个方法,大不了补贴一点甩在市场里,也不至于烂在手上吧。
打定主意,我便翻找存在手机里的付启明的电话。翻了两下,手机响了,打来电话的正是付启明。我心里一乐,他这会找我肯定不会是去花天酒地去,十有**是材料的事。
果不其然,付启明跟我说,最近他那边一直在搞美国薄板,接手的公司都反应,销售情况还不错,问我要不要拿点。
我笑了笑,说:“正想给付哥你打电话呢,还真是巧了,就要跟你说这个事。”
付启明一听就乐了,说:“这就叫那个什么一点通,哈哈。怎么样,准备拿多少?”
我把自己的实际情况告诉了他,一来资金不多,二来不擅长做溥板,所以想少拿一些。
付启明说:“没问题,本来这批材料也不太多,你先拿点去试试也好。老哥给你保证,甩到市场上也赔不了本。你要实在卖不出去,我帮你整盘脱手。”
我说:“那可太谢谢付哥啦。”心想我怎么也不至于卖不掉吧。
在电话里商议了一下,最后我决定先拿300吨试卖一下。最近手头的资金不算很充裕,还了临时借顾强的那部分钱后,也就200多万的流动资金,再留下些应急的,这差不多是我能接受的最大限额。
付启明满口说没问题,让我下周一跟他去订合同付钱。末了他还提醒我:“既然你不擅长做这种材料,明天休息的时候不如先去看看货,心里也好有个数。那些材料就放在七区码头,也不算远。”他还告诉我,可以让我在看库的时候记下库位号,挑些看着顺眼的。
挂了付启明的电话,我满心欢喜,对于付启明肯这么热心也很意外。
今天刚好又是周末,中午开会时,我把将采购一些进口薄板的事情跟大伙说了说,让他们在这周最后的半天时间里,尽可能的做些准备,以后有可能公司会经常有大量的进口薄板,积累一些有这方面材料需求的客户还是很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