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辉是辅导员舒夜亲点的班长,对于这一点,他并不奇怪,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他就一直是班长,他深信自己是那种天生领袖的人物。
高辉来自北京,家境非常优越,待人谦虚平和,骨子里却透出一股让人时刻景仰的高贵;他长得很帅,按照女生的说法,很像古天乐,不用说,他聚焦了经济系女新生几乎所有的目光。
高辉和其他男生一样觉得庆幸,他惊讶于辅导员舒夜老师的美艳,但他没有像其他男同学一样心里七上八下的,也没有参与卧谈会中对舒夜老师的YY口水聊天中,他很能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能的事他就不会去想,这份理智和冷静是他的政治家庭早早就给了他的。
中秋节晚会那天,男生们大胆地问舒夜有没有男朋友,舒夜笑着摇了摇头,立时引来男生集体的一阵欢呼声。高辉觉得与他同龄的男生们多少有些幼稚,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高辉很快进入班长的角色,班长就是老师与同学之间的桥梁,他要成为同学们的知心人,更要成为老师的好助手,同时他也知道,大学里藏龙卧虎,不像高中时代,这对他来说是一个挑战,当然,他喜欢挑战。
让高辉眼睛一亮的是文艺委员姚雪,她有着丝毫不逊于舒夜的美丽。她刚一进校门,就被一些老生们盯着,很快就上了校园的十大美女榜。而对于这方面的资讯,我们的主人公林晓,似乎总是后知后觉。
在随后的工作中,高辉观察到,姚雪以她异常的美丽和平易近人的亲和力,使得经济系新生的文艺活动迅速开展起来。
啊,能成为大学同学那是一种缘分,多年后他们回头再看,同学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映照着自己。
楚天大学,这个百年老校,聚集了太多优秀的新生了,他们迅速地在学校的各种场合崭露头角。年轻的男女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与交友欲,关于他们风花雪月的故事如旋风一般一圈圈地扩大,然后广为传播,而林晓和段天,显然是要远离那些“故事”。
林晓每天晚上将近十一点从工地上回来,总要累得一身臭汗。
这个时分,段天一定是在上网。交谈中,林晓知道段天有一个非常要好的女网友在北京,每天晚上十点,是他们约好了在网上见的时间。
林晓觉得不可思议,网络对他来说只是一个沟通的手段,他很难想象自己有时间,有闲情和千里之外的一个陌生的MM东拉西扯,他觉得那是浪费时间,是浪费生命。
雪丫是北京天华大学的MBA讲师,海归派。她是段天第一天上网就认识的朋友。那时,雪丫在美国攻读MBA硕士,他们很快达到无所不聊的地步。段天常感叹:认识雪丫,是他这辈子最幸运的事。
Qq闪动中!
雪丫:在楚天还适应吧?
段天:还不错,这里很适合我的。
雪丫:唉,北京的导师是瞎了眼,你这么人才硬是8要。
段天:呵呵,雪丫,是不是想跟我现实发生什么?
雪丫(笑)
段天和雪丫聊完天,下线,关上电脑,他想起去年的研究生考试,自己笔试成绩第一,结果面试时,导师要他用英语回答所有的问题。他并不是不能,只是,当时突然一种强烈情绪左右了他,他不明白,为什么国人对英语会崇拜得如此变态的地步?
于是,段天整个面试闭口不答。
如此优秀的学生,导师不想放过!于是导师问他是不是紧张,说再给他一次机会。
段天只说了一句:我是中国人。然后,甩手走了。
段天就是这样的人,外表斯文,内心狂野,狂起来他可以不鸟任何人。他的这种举动,当时确实爽了一把,却令他在单位里多受了一年气,更与雪丫现实中的结识失之交背。想想在楚天,若不是他的导师何有为教授坚持若不招他就辞职的话,他一样也进不了。
中国大学,到底是怎么呢?每想到此,段天心中就如铅石般的沉重,没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思想,整体上就像是追逐时尚,轻易被各种新奇观点吸引而迷失自己的幼稚园。
段天要寻找个人出困的道路,同时也是寻求中国大学出困的道路,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不是一个人的,是一群人的,一代人的,可一旦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的理想结合在一起,它就会产生惊人推动力,虽然,在这个时代,理想是非常稀缺的物品,但段天有。
有时累了,段天也会问自己这种坚持到底有什么意义。但那只是一闪念,很快他会告戒自己妥协就意味投降,他相信道路是曲折的,现实是残酷的,他已经做好了准备,因为他已经有了一次惨痛无比的遭遇。他来到这所百年老校,注重并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更重要的是是个人的一种修炼。
在这样一个宿舍,在这样一个夜晚,其他宿舍都在积极地,热火朝天地开展着天马行空一般卧谈会的时候,而我们两个人主人公却都心事重重。
他们完全沉醉在个人的内心体验当中了,而当一个人完全投入观察自己内心的时候,他会忽视外界,他会给人的感觉是冷漠麻木的。
他们两个就像校园里飘荡的幽灵,是孤独的,但如果你偶而看到主人公从沉思惊醒过来突然双目张合的时候,那里面射出来光华会让你觉得心颤不已。
我们两个主人公正是由于大致相同的心路,使他们忽视了对方,对对方的认识上多少有一些偏颇。但不要紧,生活这一次给了他们足够的慷慨和耐心,这不,机会马上就来了。
军训刚一结束,本科新生的课也就接着来了。每天早上做完早操,用过早餐,林晓和其他同学一样,抱着两三本书急匆匆往教室里赶。
2005年国庆长假期间,楚天大学校园干道上摆满了各协会招新会员的宣传广告。林晓走在干道上,细细地看着。记得高中时代,他经常和韩冰一起兴奋地谈论着大学多姿多彩的生活,其中校园社团是他们经常谈到的。
韩冰说如果考进大学,想进学校的话剧团,而林晓则说他想参加
文学社。
林晓走着、看着,忽然觉得没多大意思,这些无非是为以后培养一些所谓的社会精英和时代弄潮儿做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