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很有人气的学究(1 / 2)

却说肖遥闻听宋江之名,吃惊不小。来到北宋之后,所见虽是多有江湖好汉,那施耐庵水浒中的人物,却是并不多见。他碰到武松,一番交谈下,知道武松的家世,并非老施笔下的那样,已是觉得能与之相遇,已是莫大的巧合了。哪知此刻竟是突地听到又一个人物出现,竟还是其中最最有名的,不由的一阵愣神。

这宋江其人,自来便是毁誉参半。严格说来,后世大多研究水浒之人,对其都是毁过于誉。皆言此人实是大奸大恶之徒,以仁义为表象,暗施阴谋野心。当有所成就后,便罔顾属下处境,一意投降,试图换取高官。却不知,不惟使得众手下,死的死,残的残,给自己也终是带来了杀身之祸。

此时眼见武松说起这宋江,面上满是激动崇仰之色,心中不由的一动。自己毕竟并未见过这位宋江其人,若是但凭中所述,劝阻武松,却是不可能的。更何况那宋江所行所为,最大的败笔处,还是上了梁山后的事情,此番却是说也无从说起的。

说起施耐庵的,虽是有许多杜撰在内,但大多数也是来自于民间的传闻。那么对宋江如此的描写,当也不会是空**来风。自己还当仔细看看,再下说辞的好。

肖遥心中盘算着,却见前面道旁现出一个小村。村子不大,绿树掩映之下,颇是静谧祥和。

眼见**马匹已是浑身突突而抖,肖遥便顺势对武松道“贤弟,此地离着郓城县也是不远,又正值午时,此刻去了,可有点像是赶人家饭碗的意思了。我见这个小村子甚是幽静,不若咱们先在此处稍事歇息,等的过些时候,再去拜访那位及时雨可好?”

武松笑道“二哥说怎样就怎样,小弟并无异议。这村子看起来倒也不错,就是不知道可有好酒没有,这般赶路之下,若能喝上几碗,才是快活。”

肖遥莞尔,施耐庵对武松别的都是胡说八道,只是这好酒一事,倒是相符的紧了。二人微拨马头,已是顺着一条岔路,拐上那村子的方向。

走不几步,眼前一暗,漫空的烈日,便被葱葱郁郁的大树挡了个严严实实。一阵阵的清凉气息,充斥四周。合着草木特有的清香,微风吹拂之下,浑身四万八千个毛孔都透着一股舒适。

二人忍不住同时轻声吁出一口气,不由的相对而笑。翻身下马,缓缓向里行去。走不多远,便见一个老者正自拎着一个葫芦,在前面晃晃悠悠的走着。脚下汲着一双草鞋,口中尚自哼着俚曲,一副悠然的景象。

肖遥向前几步,躬身唤道“老人家请了,小子有礼了。”那老者闻听人声,愕然止步,回身来看。待见肖遥躬身施礼,连连摆手向旁让开,道“不敢当小官人大礼,小官人有事但说便是。”

肖遥直起身子。这才温和地问道“敢问老丈。高姓大名?此地又是什么所在?我兄弟二人途径此处。天热口渴。想要进去换点酒食之类。不知里面可是有地?”

那老者闻言笑道“好叫小官人知晓。这里唤作东溪村。小老儿姓张。小官人便唤老儿张老官儿便是。村里中间。便有个铺子。专卖些个下水浊酒。却不知小官人这等贵人。能否入得口去。”

他见肖遥一身锦衣。当非富即贵。口中说地极是恭谨。肖遥听地有卖酒食之处。与武松对望一眼。俱皆大喜。连连点头道“老丈客气了。出门在外之人。哪敢有那许多挑剔。我等也不是什么高官显贵。便是有酒水就好。还望老丈指引一番才是。”

张老官儿点头道“小官人客气了。既是如此。这便随着老儿来吧。那铺子地老板。论起来。还是我一个侄儿呢。待会儿。定要他给二位官人拣些个精细地上。”

肖遥微笑点头。老人絮絮叨叨之间。已是领着二人进了村子。村口两株高大地槐树。树身足有两人多抱。伸枝展叶之际。便如同迎客一般。树叶间蝉声不绝。平添一份闹意。

一条土路直直地向里延伸而去。道两旁。各家民居错落有致。虽是都是面南而建。却毫无杂乱之感。村内遍植绿树。俱皆是有些年岁地大树。亭亭如盖之下。多有农人聚于其下。扯些闲篇。

一条小溪弯弯曲曲的自西向东而流。溪水清澈澄亮,透着一股喜人的通透。几个孩童伴着一条黄狗,嬉戏追闹其间。眼见张老官儿领着肖遥二人进来,都是纷纷施礼,口呼老爹。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