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拜访(1 / 2)

第五十七章拜访

如今已经是初冬。天气渐渐寒冷,小茹罩了件儿五彩刻丝的石青银鼠褂儿,倚坐在马车里,抱着暖手炉,想着前些日子,自家针线房的人居然收集了羊毛纺成线,织出一件儿十分华丽的毛衣来,所以说,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真是不容小觑,她不过略提了提而已,针线房里的巧手织工,就轻轻松松地做出实物,而且,比她这个只会平针,一点儿花样儿不会玩的现代人强多了。

今天出门儿的时候,孟妮儿还笑眯眯地说,她最近挺喜欢去针线房的,因为那群因为家里人少,活不算多,闲得发慌的妇女,争抢着各使手段。用制衣剩出来毛线,编织了许多鞋垫儿,坐垫儿等一大堆漂亮的小物件儿。

这些小东西,小茹看了,觉得挺精致可爱还很新奇,就让她们多做几个花样儿,也可以编出帽子,围脖,披风,手套什么的,年节的时候充作礼品,既省钱又体面。

“少夫人,唐家医馆到了。”

小茹点点头,搭着孟妮儿的手,还没下车,隔着窗户就看见须发花白的唐老大夫已经立在了门口儿,不由失笑:“老爷子,您亲自迎接,这不是折杀了小茹嘛。”

“你这丫头,到京里这都多少日子了,一步儿不肯登门,这回你要不是用着我这个老头儿,是不是还不肯过来?”

一说起这个,唐智明心里就有些生气,自从知道小茹搬家到京郊,他就挺高兴,一直等着丫头登门。打算和她好好聚聚,结果,一等人不来,二等人不来,一开始,老爷子还以为小茹家里看管得严,毕竟已经正式成亲了,听老周他们说,小茹婆家也是官宦,大户人家的媳妇,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也不是不可能,心里还感叹,可惜,那么有灵气,医术又高明的一个好大夫,以后恐怕行医治病的机会要少许多,这么一荒废,耽搁了生命里最好的年华,她的本事恐怕要生疏了……却没想到,刚感叹完,正打算自个儿拖着这身老骨头。亲自去看看那丫头有什么打算,小茹就传信来了,说要开医馆,请他帮忙物色个坐堂大夫……这下好了,唐智明出了口气之余,也不免对她久不上门,多有不忿。

小茹一缩头,赔笑着从车上下来,实在不敢跟这位老爷子说,自己犯了糊涂,根本不知道唐大夫已经进京,要不是因为想着开医馆,去信给慈心医会的同僚们问消息,结果被江宁的周大夫笑骂——“你在应天府,不去找老唐,找我这个乡下游医干什么……那老头子还没死呢!”恐怕自个儿还以为这位老大夫在山东那块儿行医。

小茹这次既然想开医馆,照例首先要‘拜码头’,京城里比较有名望的医馆药铺都得打声招呼,最好再有个德高望重的老大夫引荐,否则,人家凭什么心甘情愿地让你来分一杯羹,其实,在哪儿都是这样的规矩,开门做生意的,哪怕是大夫,这些人情往来也别想少。

她总觉得,有名望的大夫们,其实并不似人们想的那样,都好别别苗头。彼此明争暗斗什么的,当然,个把心胸狭窄的不是没有,但总不会比其它行业的多,做大夫的,各人都有自己擅长和稍有不擅长的,也没法子比较,比如,唐老大夫对各类风寒很有办法,不过,最擅长的还是给人治疗筋骨上的疾病,尤其有一手极好模骨功夫,你要是扭了腰,伤了腿,来找他准没错,可是,要换一个皮开肉绽,头破血流,需要手术缝合的,得了肠痈或者是得了妇科病的,他拍马也赶不上小茹。

所以说,医生,哪怕你的确精通医理。手段非凡,但总不可能所有病症全都能治,和其他大夫多多联系,互相取长补短,大家彼此帮衬,其实也是好事儿。

说起来,虽然小茹和唐智明大夫也算忘年交,可这年头交通不便,朋友之间见一面不容易,唐大夫年纪也大了,不能像小茹似的。总可以四处乱跑,上一回相遇,还是在三年多前,那一年,泛黄地区闹灾,灾后没能避免瘟疫,老大夫年近古稀,依旧硬挺着在疫区行医治病,结果,瘟疫刚打压下去,老大夫就病得形销骨立,要不是当时小茹手头儿正好有只野山参,还有不少辅助药材,猛药,温补的药,食补的好材料接连灌下去,折腾了足足俩月,这位老人恐怕已经归西。

唐智明唐老大夫今年七十有三,行医五十多年,活人无数,门下的徒子徒孙更是一大堆,有他在京城尽力帮衬引荐,其他的大夫们别管心里怎么想,总要给老爷子面子,小茹想要站稳脚,应该不成问题。

“来,看看我家三小子的药房,他还成,有点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架势了。”唐大夫领着小茹进了人来人往的唐家医馆。

小茹一进门,忍不住暗赞一声,自己和人家比起来,真是有些小家子气。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