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子也很简单,就像一个初学者,演奏《赛马》这样情绪简单但技术要求高的曲子,出来的效果跟黄静她们的演奏,完全没得比,更别说和那些二胡大师相提并论了。
秦放歌也强调专心练习的话,就一定要有收获,这也是他强调细节的必然结果,“可以给自己定下一个个的小目标,然后逐步实现这些小目标。不用脑子思考的练习,还不如不练习去做其他的事情。都到你们这样高的水平和程度,我想你们也肯定不会仅仅只满足于肌肉记忆对不对?”
黄静还给他白眼,觉得他说的都是废话,也是他强调过很多次的东西来着。但秦放歌还是要说,也不是他故意灌水,而是实在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尤其对钱淑媛和冯璐璐两人来说,也是要她们不要懈怠,练习的时候就要动脑,不带脑子练习是很容易的,认真思考就会很难了。他的解决方法也是有的,其一,就是要她们先背谱,这其中还有做乐理结构分析等等,然后,争取每次都有新的收获,耳朵不会说谎,要是连自己都骗的话,秦放歌也真没什么好说的。再有就是,“完全可以边弹边唱的,这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法!”
至于其他像是演奏时候的力度,角度,速度,高度等等,都是最具体的细节,这些也都是她们必须记住的。可能有人要问记不住的话怎么办,那就多练习,跟背谱一样,别无他法!
当然,秦放歌也没忘记拿他自己的作曲家身份说事儿,他对演奏者的要求也挺高的,他先前就有要她们背谱,教她们从作曲家的角度去思考,然后进行练习。比如,作曲家在这里用这个和弦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用这样的织体?每段和声的意义在哪里等等?
黄静她们也都点头,演奏者的演奏,肯定不能脱离作曲家的宗旨而由着性子乱来一气,尤其秦放歌这个作曲家还活着,而且就在她们身边。
当然,秦放歌也不是完全拿作曲家的身份来压她们,而是认真严谨的,通过他写出来的曲谱,一板一眼,实事求是的跟她们进行分析和交流。这对黄静钱淑媛她们的好处也是大大的,以后不管是演奏秦放歌的音乐,还是其他一些经典的民族音乐,都是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的。
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钱淑媛和冯璐璐对此感受最深,感觉受益匪浅的钱淑媛也再度感概道,“当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以前老师在教我的时候,都没这样细致过……”
秦放歌对此解释为他们不是作曲家的缘故,黄静却是觉得,“或许他们也都没总结出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就像他们经常说的那样,需要自己用心去琢磨!”
加奈子则道,“其实这也不难想到啊,关键还是在于坚持不懈。”
冯璐璐也说,“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在于缺少参考的标准,老师们自己也说不准,最好的演奏效果是什么样子的。只要稍微有一点偏差,就真的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她们几个人的学习热情相当高,也是有相互竞争和交流的结果。秦放歌爱强调细节,自然也更清楚,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音乐,就他自己也不能说完全复制之情的演奏或者演唱,总归是会有些出入的,原因也很多,除开心情状态这样比较玄学的东西外。即便是在同一台钢琴上演奏,也不可能做到每次的细节都完全一样,神仙也不行!
好在秦放歌也并不特别纠结这个,要不然就真的钻牛角尖里出不来了。
具体到她们四个二胡手的演奏上,也同样如此,她们用的是不同的二胡,光这一点,就决定了同样一首曲子,她们演奏出来肯定是有差别的。就秦放歌这个天才去也是一样,乐器不同,不同的材质也决定了,即便是相同的演奏,发音也总归是有差别的。
黄静她们也都是聪明人,自然也不会死钻牛角尖,把自己逼到死胡同里去。她们也不可能做到秦放歌那样的程度,几个人对他的手指控制能力,也都佩服得五体投地,钱淑媛甚至还说,“哎,你那一双手要是长在我身上就好了!”
加奈子她们都咯咯笑着说大家都是这样想的,秦放歌也笑笑就算。
大家认真起来,时间过得也特别快,但二胡协奏曲的进展却没那么快,秦放歌也就跟她们交流一下第一乐章,具体的练习,也还是得她们自己去仔细研究和琢磨,他能做出一些示范为她们做参考,但也没办法替她们练习,把这些东西变成她们自己的。
钱淑媛黄静她们对此也都相当满意了,也笑秦放歌这个大忙人能抽出这点时间来就已经相当不容易。秦放歌也自嘲他的摊子铺得太大,有点难以收拾。
黄静拆穿他,“你自己根本就是乐在其中的好不好!还有啊,我们这么多的美少女陪你,你要还嫌弃的话小心挨打哦!”
秦放歌哈哈笑,“黄静师姐你说服我了!”
又被黄静当没诚意,但她讲义气,说晚饭还是要请他吃的,让他去上了课之后直接去食堂小炒部那边就好,他也点头答应下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