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七十八 吐蕃的最后时光(二)(2 / 2)

一路上,柴绍也遇到了不少的吐蕃人阻拦,都是无意间碰上的,没有标明敌军地点的地图,就只能碰运气,柴绍的运气不错,没碰上太多的阻拦者,事实上柴绍也很希望第一个抵达逻些城然后第一个消灭吐蕃军队,打进逻些城,干掉松赞干布。彻底消灭吐蕃,那就是他最大的心愿了。

对李伯瑶他很看重,他认为李伯瑶年纪轻轻却有着不同于常人的沉稳,非常的冷静,遇到事情可以很快的冷静下来思考对策,心理素质非常好,不愧是李靖的孙子。也不愧是苏宁那个鬼才夸奖过的人。

当初军事会议间隙大家闲聊商讨着大唐将二代当中最值得期待的人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苏宁是最好的继承人,最厉害的接棒者,无论是战绩还是用兵之术都远超同龄人。绝对是可以接班李靖的名帅之才。不过苏宁本人却并不认同,他直言,若有可以接班李靖之人,必然是李伯瑶,他自己并不是专精于战事的,他还有很多其他的事情要做。

李靖这位军神的儿子都没什么大用,很平庸的人。但是这位孙子,却得到了苏宁这样的赞誉,直言今后大唐军界第一人不是他苏宁,而是李伯瑶,这的确让一众将军有些吃惊。但是无论是苏宁还是李伯瑶都是李靖培养出来的,李靖自己是军神也就算了。还要陪养出来一家子军神来继承自己的名位?

大家想想都觉得不太爽,谁都不愿意把大唐军界第一人的名号一直交给李靖一脉的传人,所以此次一旦听说李伯瑶会参战。大家都打起了小心思,一定要好好儿的试一试这个李伯瑶的深浅,军校的成绩并不能代表上了战场以后的成绩,所以还要等他在战场上获得了成就之后才能判断苏宁到底有没有说错。

事实证明苏宁没有说错,李伯瑶的确是难得一见的军事天才,柴绍每次遇到有战斗的时候都会第一时间询问李伯瑶的意见,还把李伯瑶带在身边,为了检验他是否是纸上谈兵的赵括马谡之辈,还特意将一场敌军只有一千多人的战斗交给李伯瑶来试着指挥,原本以为李伯瑶会手忙脚乱以至于自己不得不出手,谁知道李伯瑶非常沉着冷静的接过了指挥权。

指挥步军组成军阵步步向前,骑兵从两翼向中间运动,弓弩兵排成队列,以三段射击之法对吐蕃抵抗军进行长时间不间断覆盖射击――自从苏宁运用了这一招之后,三段射击之法就被大唐军界广泛承认了并且被灵活运用在各个战场,由于射击的间隙把握得很好以至于一直到敌军冲出了有效涉及范围之前都无法摆脱箭雨的覆盖,所以敌军损失尤其惨重。

灵活的使用令旗命令击鼓兵从而准确的指挥军队行动,不断的使用标准的步骑配合打出一个个漂亮的阶段战斗的胜利,最后骑军侧翼迂回攻击对方,一举突破对方防御,步军军阵上前碾压,弓弩兵排在之后自由射击,一千二百多吐蕃兵全军覆没,只有三个人被抓了舌头从而幸存,而大唐一方仅仅损失了五十多人。

柴绍上前查看李伯瑶的状态的时候发现李伯瑶浑身都是汗水,喘着粗气,看上去非常紧张,好像刚刚经历了一场激烈的运动,把令旗拿到手中的时候才发现令旗的棍身被捏碎了,李伯瑶方才的确非常紧张,非常非常紧张,但是他还是坚持着指挥了自己拨给他的两千人成功打败了这支吐蕃民军。

好小子!

这是柴绍的第一感觉,虽然之前他的指挥略有些失误,衔接也不是很完美,但是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第一次试着指挥军队的小将来说,已经可以打一百分了,估计苏宁第一次作战也就是这个样子了,看来苏宁没有说错,估计再过个十年左右,自己这些老将军退下来的时候,大唐就要看这些小将军们的了。

苏宁和李伯瑶必然是那个时候的翘楚之辈,算上之前毕业的薛仁贵王玄策杜荷等人,大唐的未来,很有看头啊!

这一战结束之后,李伯瑶有了些变化,更加沉着冷静了,上阵杀敌也显得有条不紊,率领属于自己的亲兵卫队完美的配合,柴绍甚至觉得自己的亲兵卫队都无法这么完美的配合,杀敌的防守的射击的分工明确,就像一个小型的军阵,在厮杀的战场上尤其显眼。

柴绍越来越看重李伯瑶这个年轻人了。

直到李伯瑶对他说按照路线图和遇到敌军的频率及敌军的抵抗力度判断,距离逻些城已经不远了的时候,柴绍的心脏猛烈的跳动起来,因为他意识到,李伯瑶的判断绝对不是没有根据的,一定是有根据的,吐蕃抵抗军越来越精锐,越来越有组织,武器越来越精良,和之前的木棍暴民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

逻些城不远了啊!(。(lwxs520。))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