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无泪惜别难再续(1 / 2)

第一百六十六章 无泪惜别难再续

潭柘寺,一座西晋时期的古刹,坐落于北京西郊的潭柘山麓,千百年来不知记载了北京城里多少的风起云涌。一句“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古谚足以概括出这座古刹的悠久。

这已不是杨帆第一次来这座古刹了。记得第一次来古刹是杨帆初次来北京,参加元旦晚会的时候。那天,杨帆还意外而有幸地遇见了潭柘寺里的高僧无伤大师。不知是无伤大师觉得杨帆有慧根还是认为杨帆和自己有缘,一向惜字如金的无伤大师居然和杨帆促膝而谈了一个小时左右。至今,杨帆依旧铭记着无伤大师那句“非常人行非常事”。如果有可能,杨帆还真想再和无伤大师聊一聊,让他为自己此时心里的疑惑指点一下迷津。

由于来得很早,所以当杨帆到的时候,他等的那个人还没有来。杨帆望着寺里那葱绿的草木,不知不觉地就顺着小路走了进去。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杨帆一边走着,一边听着清脆的鸟鸣,感受着这来自于千年古刹的幽静,心里豁然开朗,不禁有种神清气爽的感觉。

“请问你是杨帆杨施主吗?”一个年纪轻轻的小沙弥走过来,双手合十恭敬地向杨帆鞠了一躬问道,打断了杨帆的思绪。

“我就是杨帆。不知小师傅有什么见教?”杨帆看着眼前的小沙弥,虽然和他不认识,但还是礼貌地答道。

“杨施主客气了!小僧只是这寺里的一个小沙弥而已,何来见教之说。小僧只不过是受人之托而已。”小沙弥双手合十客气地说道。

“那么请问小师傅受何人之托?”杨帆作揖问道。

“受无伤师祖之托!”小沙弥答道。

“无伤大师?不知无伤大师对小师傅有何所托?”杨帆疑惑地追问道,没想到无伤大师居然还记得自己。

“杨施主,请跟小僧往这边来!”小沙弥朝杨帆做了一个“请”的手式,示意杨帆朝这边请。

“多谢!小师傅请!”杨帆点了点头,跟随小沙弥沿着小路朝寺里的后院走去。

小沙弥领着杨帆停在了寺里后院的一座小木屋前面,木屋的周围则是布满了翠绿的竹子。杨帆对于眼前的场景并不陌生,因为这个地方就是杨帆和无伤大师初次见面的地方。正是在这里,杨帆才和无伤大师结下了一段缘分。

“杨施主对这里还有印象吗?”小沙弥双手合十向杨帆问道。

杨帆点点头,作揖向小沙弥答道:“记得!这里正是我和无伤大师初次见面的地方。”

“杨施主好记性!这里就是师祖在寺里的道场。”小沙弥指着木屋对杨帆说道。

“原来是无伤大师的道场!失敬!不知无伤大师是否就在?”杨帆问道。

“师祖不在道场,到全国各地游历去了。”小沙弥摇了摇头,向杨帆解释道。

“哦!”杨帆失望地叹息道,看来这一回是不能聆听无伤大师的指导了。

“杨施主不必过于失望!师祖虽然不在这里,但临走前留下了一份东西,让小僧转呈杨施主。杨施主,请跟小僧来!”小沙弥说着把杨帆领进了无伤大师那间小木屋。

屋里的陈设很简陋,一床、一柜、一桌、一椅、一木鱼,但却干净有致,丝毫不凌乱。

杨帆看着这陋室,不禁想起了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不禁有感而诵:“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杨施主的才气令小僧佩服!”小沙弥恭敬地双手合十,向杨帆作揖赞道。

杨帆摇了摇头,一本正经地说道:“我不过是记性好点罢了!无伤大师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德馨才是让我等小辈佩服!”

小沙弥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师祖的精神的确值得我们佩服!杨施主请稍等,小僧这就去拿师祖留给杨施主的东西。”

“小师傅请便!”

小沙弥轻轻地打开立在墙边的柜子,从衣柜里面拿出一个信封递给杨帆:“杨施主,这就是师祖给你留下的信。”

“谢谢!”杨帆接过小沙弥递过来的信封,看着小沙弥问道,“我能否现在拆开?”

“这既是师祖留给杨施主的信件,杨施主当然可以随时拆看,不必询问小僧。”小沙弥合十答道。

既然小沙弥这么说了,杨帆也就没有必要客气,当即拆开信封,拿出书信来看。

“杨施主,有什么不对吗?”小沙弥见杨帆神色不对,所以这么问道。

杨帆苦笑着把信纸递给小沙弥,小沙弥一看信纸,脸上也不禁写满了疑惑。因为信纸上一笔一画也没有,只是一张干干净净的白纸。

“恕在下无礼,冒昧问一句:无伤大师是否由于匆忙而把信件装错了?”杨帆问道。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