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丛德前脚刚走,王诩和马华便从隔壁走了过来,王诩拍了拍匡尚,“委屈你了。”
“公子哪里的话,这些都是小的应该做的。”匡尚回答着,眼神却看向了马华。
匡尚的小动作没有逃过王诩的眼睛,他亦是知道,匡尚死心塌地跟他最重要的还是向马华报恩的原因。
从汴京到西北,再从西北回到汴京,匡尚也算是跟随自己经历生死了,王诩暗想着,自己没有什么主奴思想,有付出就应该有回报,否则伤了人心,今后再也无法凝聚人才,眼下也是时候回报他和农文了,“今天过后,你就直接去报社吧,今后报社全权交予你打理,今后的得利分给你两成,你也该娶妻生子了,若今后有还有什么困难尽管开口便是,你看如何?”
“公子!是我哪里没有做对……”
看着匡尚急急忙忙地认错,王诩和马华交换了一个眼神,随即笑道,“我并没有其他的意思,你跟了我这么久,也该休息休息了,再说德祥他们的手也空出来了,还有丁强和夏淮。你和农文都是汴京人,安家置宅,娶妻生子也算是荣归故里了。”
眼见匡尚还要说话,王诩打断道,“报社是很重要的机构,今后还有用你的地方,不过是给你换了个位置,你可不要以为今后便是拿钱不做事了!”
匡尚听完这番话,眼神投向马华,马华和王诩颇有默契,知道王诩心意,也对匡尚点了点头,匡尚这才放下心来,拍着胸脯道,“公子今后若要报社出一分力,匡尚就出十分!”
三人相视一笑,误会全消,不过马华依旧是不明白,王诩回来汴京多时,不仅还不急着见严粟询问五金贸易的情况,同时又让自己腾出手来,并不安排什么,究竟是为何。
三人走下酒楼,匡尚便告辞了王诩和马华去了报社,而王诩和马华正准备上马车,却远远见着山诚正在和一人攀谈,两人面露喜色,似乎相谈甚欢。
原本王诩打算和马华先等等,不要打扰了二人的谈话兴致,不料和山诚谈话的人似乎察觉了两双眼睛盯着他们,立刻警觉地看了过来,山诚见状,也跟着回头,一看是王诩和马华,立刻迎了上来,“公子、马先生,我来向二位引荐引荐,这位是我的师兄,人称浪子燕青。”
“燕青!”王诩瞪大了眼睛,惊得甚至张开了嘴。
俊逸潇洒,白衣倜傥,一脸落拓不羁看上去比山诚还要年轻几岁的男子见王诩的表情笑着拱手道,“走江湖耍把式的朋友信口取的诨号罢了。”
被燕青一说,王诩这才发觉自己失态,急忙收敛神色,不过心中却依旧震惊,竟然能在此见到水泊梁山的人,那宋江此时又在干什么,历史会不会因为自己的到来而改变。
其实王诩不知道,历史上的宋江起义确有其事,只是规模并没有《水浒传》说的那般浩大,只有三十六个人而已。
山诚不明所以,以为王诩听过自己师兄的名号,很是高兴,心中的把握就更多了几分,“师兄,这位就是我刚才给你提及的王公子,这位是马先生。”
三人相互拱手见礼,算是见过了。
“师兄,咱们进去喝上两杯?”山诚极力向要拉拢燕青一道投靠王诩,之前王诩让他招募能人异士,他正为此发愁,恰好就偶遇了燕青。
不想燕青笑了笑,却道,“不巧,小乙(燕青字)还有些要事,今日不便奉陪,改日小乙登门拜访。”
“那邵牧就在府上静候了。”王诩拱手回道。
师兄弟二人又低声说了几句,燕青这才转身离开,不一会便消失在了茫茫的人海中。
三人回府的路上,山诚毫无保留地把一切都告诉了王诩。
原来,早年间山诚和燕青以及几个孩子因为灾荒逃难来到了汴京,因为年纪小,当不得兵,所以只有沿路乞讨,最后被一个江湖卖艺的收留,便跟着他学起了杂耍,不想安定的日子才过了没多久,他们的师父便撒手西去,一帮已经长大的孩子也各自有了打算,这才分了班子,各奔东西,山诚为了寻找当年的亲人,辗转回到了西北,而燕青则是独子一人浪荡到了大名府,此番据说是押镖再次来到了京城。而对燕青知根知底的山诚当然希望燕青能投入王诩帐下,将来有个安定些的日子,也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哪想燕青不知是真有事,还是心底抵触,见面便泼了冷水。
送走了马华,王诩安抚了山诚两句,告诉他尽量为之,但也不必强求。
其实,对于燕青,王诩倒很真是想有些想法,不过摆在他眼前的是对付巴家和明日上朝的事,也只能暂时把此时搁置脑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