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修建的华长城是古北口北部的第一道军事防线,是万里长城中最坚固最雄伟的一段。从西边至东边依次为八大楼子长城、黄峪沟长城、卧虎山长城、万寿山长城、蟠龙山长城、五里坨长城、金山岭长城和司马台长城。
长达40多公里的长城线上,有敌楼烽火台172座,烟墩14座,建立了16个关口;3个水关长城;6个关城;以及三个瓮城;还有许多卫、所、堡分布在外围。卧虎山长城段有长城历史上罕见的姊妹楼长城;有长城历史上跨度最长的水关长城。
同时,位于华长城南面,从西八大楼子至东司马台长城全长20公里构成古北口的第二道军事防线。国初时有大将在此重修古北口关城,设置东、南、北三门防守,并在北齐长城基础上砌石块,增强长城的防御能力。后来逐渐形成了古北口著名的双长城,比齐长城上至今仍然保留着著名的大花楼烽火台,并有七个著名的关口,起到了重要的保护和防护作用。
只不过,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加上一个注释:落寞。
随着时间的流逝,数十年风风雨雨下来,风沙侵袭,时光雕刻。缺少足够资金维护的长城关城都面临着或大或小的缺漏。
近百里,无数关城的维护是一个天文数字。而对于财政不宽裕的华朝而言,国朝已经有二十年没有大修过了。这样的情况下,古北口长城就出现了许多缺漏。
这些缺漏,朝廷并不是不知道。而是无力,朝廷的军费要面对的是九边军镇,千里长城。古北口虽然重要,但下拨的银两在经过军官的挪用贪墨后,能够用到城墙上的银子也只能给关城修修了,那些散漫在野外的长城的确无力。
而这些,就改了塞外民族的机会。
此刻,五千女真铁骑奔向古北口长城。他们在茫茫野外中沉默行进,在这盛夏战马还未肥壮的时候,五千女真却是十分准确地找到了道路,而且……更加准确地找到了一处较大的缺漏。
很快,几匹战马套上了绳索,绳索的一头套住了城墙。随后几匹健马的骑士纷纷下令,战马一冲,城墙轰然倒塌。
五千余骑滚滚入关。
翌日,紫禁城。
一骑快马奔入燕京城,写着金牌急脚字号的快马丝毫不顾燕京城街头上无数子民。也不管自己会不会猜到哪家的王子侯孙,这位骑士目光直直盯着枢密院的署衙。
随后,一个震惊燕京城的消息传了出来。
“建奴进犯古北口,建奴进犯古北口!数千铁骑入关,官军不敌败退残守关城。燕京危急,燕京危急!”
轰隆的。
如同平静的湖水之中突然掷入了一个巨石,整个燕京再也无法平静了。
果然,随后更遥远的辽镇也传来了紧急军情。建奴主力来袭,兵马两万长驱直入,而随后,古北口来了后续增援,六千蒙古仆从军随后进入。
面对如此紧急的军事,朝廷似乎爆发出了罕见的效率。枢密院首先传令燕京三大营开始编练,但燕京三大营里面的二十万大军早就成了花架子,根本不堪使用。
虽如此,东府还是很配合地召集了在京的所有勋贵。这些文官武勋,因勋贵一般都是靠着军功升上来的。故而,大多数的勋贵都是知晓军事的。想要让三大营发力,就必须协调好这些京中勋贵的关系。
于是东府一个个谈话,好歹成效不错,以保国公华安澜,永城侯岑峥,汝南侯乐辉名,平伯成宁谡,成安伯赵任匡等一公两候三伯组成的阵营进入了三大营开始操练。而其中,尤其让人品味的是华仪柳作为福王世子,竟然在陈彦鹏的陪伴下进入了三大营历练,虽然只是监军而非领军,但其中透露出来的意味还是让所有人都感触到了其中不同。
京营虽然重新被训练了起来开始准备防守,但燕京城靠着这帮子大爷兵还真没把握。这个紧要关头,连古北口都能被攻破,谁还会相信空额过半,战力堪忧的京营兵?
帝国,必须拿出最强力的准备了。
于是东西二府迅速配合地开始调用边军,作为帝国唯一保持了强盛战斗力的部队,也唯有边军才能硬抗这支从北疆突袭而来的女真铁骑了。
算算距离,那现在又有谁能救援燕京?
辽镇且不提,这里距离京畿虽然近,却需要正面面对强大的女真主力根本无力回援。甚至,经过两年前锦州一战,辽镇到现在都没有恢复过来,自保都未必有足,哪里还有余力来驰援燕京?
这样一来,显然就只能指望山西三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