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的率领大军,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大进军。他们沿着古老的茶马古道,由康定经雅江、理塘、巴塘,芒康到达邦达。再由邦达经八宿、波密、林芝最后到达拉萨。整个路途有两千多公里,沿途海拔最高峰是4700米的理塘山,还要穿雅砻江、金沙江、怒江,澜沧江等多条湍急的河流,困难简直难以想象。等待他们的将是千难万险。
朱的大军没有一辆马车,负重的几乎全是藏区的耗牛,体态小而粗壮的耗牛,成为这支队伍最壮观的群体。它们在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上可以说是挥洒自如、行走如飞,他们是最适合在高原上运输的工具,是最忠实的伴旅。
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绵绵延延有几十里长,气势相当壮观。康定海拔是2500米,从康定一出发,一路上全是上坡,大军首先要翻越的是4290米的折多山。沿着折多山东侧层层叠叠的盘山古道,白云在脚下缭绕,使人有腾云驾雾的感觉。
养精蓄锐已久的大军,气势高昂,一路上是谈笑风生,精神头十足。年轻的作战参谋关明在马上不停笔的画着什么。朱的饶有兴趣问道:“关参谋你画什么呢?如此专注。”关参谋答:“军长,我在画地形图,平时养成了习惯,见到好的地形就忍不住画下来。军长不瞒你说,青藏高原真辽阔真美呀。”朱的也忍不住抒情道:“是呀,辽阔美丽的青藏高原就像白纸一样,需要我辈之人来描绘了。”关明欣喜的望着军长,脸上露出了某种期待。
经过十余天艰苦的跋涉,大军终于登上折多山山顶。部队已变得疲惫不堪,精神头早没了。人们几乎经历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变化,那滋味简直不堪回首。站在折多山山顶,回头望去四川盆地已被甩在身后。
折多山是地理分界线,西面为高原隆起地带,有雅砻江右边是高山峡谷俯视下的大渡河。折多山又是传统的藏汉分野线,过了折多山才真正进入了藏区。折多山作为地理分界线,他的东面是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基本处于华西风雨屏带区,植被茂密,夏天多雨,冬天多雪,地表水和河流对山体的冲蚀和切割作用明显。折多山以西属亚寒带季风气候和高原大陆性气候交揉区,气候温和偏寒,亦多降雨,缓坡为草,低谷为林,且多雪山及高山湖泊。
折多山到巴塘均是4000米以上的高原,大军行走开始变得困难起来,行军速度非常缓慢,气候寒冷,并且每个人的呼吸变得急促,高原缺氧是主要的原因。
西去的路上第一条大江出现面前,这就是有小金沙江之称的雅砻江。这一段由于地势相对平坦,雅砻江也显得相对平稳。横跨江面有一座古老的木桥,被前锋部队加固加宽,方便部队顺利通过。木桥下面的江水晶莹剔透,洁净的几乎一眼能望到江底,眼下雅砻江是众多河流当中最清澈的一条河流。过了雅砻江大军进入毛垭大草原,这个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草原。
草原景致异常优美,牧草丰盛,但人员稀少。大军的到来彷佛给这个寂静的草原带来了勃勃的生气。这时期整个西藏地区大约不到百万人,而藏族人也就六、七十万人口,大部分住在藏南地区。随后大军到达理塘,海拔4200米的小镇。
理塘这个茶马古道上重要的集市,是南下北上西去物资的集散地,似乎有了商贸的味道。小镇最耀眼的建筑,是座落于小镇北山山坡的长青春科尔寺。该寺占地900平方米,是三世*喇嘛、索南嘉措于公元1580年始建。该寺能一次性容纳4300名僧侣。常住僧侣也在800名左右。该寺院为康区第一大格鲁派{黄教}寺庙,整个寺庙依山而筑,高低错落,最高的殿宇上高矗着金质的尖顶,远远望去金碧辉煌的建筑群落,气势非凡。其宏伟的建筑与厚重的文化底蕴为康区之最,被视为“上有拉萨三大寺,下有安多塔尔寺,中有理塘长青春科尔斯”之誉。
理塘的藏民麻木的注视着这支大军,彷佛与己无干。朱的军长亲自拜访了寺庙的大喇嘛,宣讲了中央政府出兵西藏的意义。至于他们理解不理解,无关重要,无非就是通知他们一下,知道怎么回事。由于理塘海拔太高,大军只停留了一天,便继续出发。
大军到达巴塘,这个西藏最美的地方,所有人都为这里的景色所倾倒。这里的气侯温和,物产丰富,山川形胜,风光旖ni。素有“上有天堂,下有巴塘,内有苏杭,外有巴塘”之美誉。优美的自然风光,为疲惫的大军带来了心灵的慰藉。
连续行军近两个月了,恶劣的高原环境已经致使几百人死亡,朱的军长命令部队在巴塘休整几天。享誉天下的巴塘玄子{藏民胡琴},让士兵们大开眼界,再加上藏民的歌舞,充分领略了藏民那独特的风情。在巴塘做了必要的补给,大军启程进入金沙江东岸河谷。
进入金沙江东岸河谷,地势开始走低,渐渐的看见大片的良田以及藏民在田间忙碌的身影。久违的笑脸又出现行军队伍中。经过艰苦的行军,在恶劣环境的磨练下,士兵之间、官兵之间似乎更加团结,部队的凝聚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金沙江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脉格拉丹东雪山北麓,是长江的主要干流,也可以说是长江的上游。几千米的落差,使这条大河常年处在咆哮之中,湍急的江水发出的轰鸣声,几十里地都能听得见。一条古老的铁索桥横跨江的两岸,放眼望去被江水冲刷的、深深的河床看着让人眼晕。大军小心翼翼的在摇晃的铁索桥上通行,速度非常缓慢。
虽然前锋部队加固了铁索桥,但它的负重依然不能承载大军的快速通过,一次只能通过数十人和负重的耗牛及骡马。而且每一队通过,人们大都把心提到嗓子眼上,甚至有几次蒙着眼的牲口站在铁索桥中间就是不肯走,困难可想而知。每一队能顺利的到达对岸,人群都会爆发出一片欢呼声。经过整整十天大军才顺利通过金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