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品小说 请记住www.17pxs.com 手机版访问 m.17pxs.com 无弹窗小说网]
李章铜道:“殿下明鉴。微臣一直在努力压制英国,微臣明白,要让英国这个冥顽不灵的国家屈服,唯有战争一条路可走。所以微臣一直在努力争取一个最有利的时机,跟德国结盟,正是这个时机。一旦这次我们可以跟德国结盟对抗英国和英国的盟友,将是五十年来,我们和我们的盟友势力比英国和英国的盟友力量差距最大的时候。”
李章铜说的是一个事实,中国跟英国已经打过两次战争。
第一次是克里米亚战争之后,中国武力调停,跟俄国结盟,英国则跟奥斯曼帝国和普鲁士结盟。当时的形势是,俄国因为克里米亚战争,已经被奥地利、法国、英国、普鲁士、奥斯曼等国联合打击的很惨,所以那一次,英国的盟友,远强于中国的盟友。最后的战争,几乎是中国独立对抗英国和奥斯曼帝国,俄国基本没起到作用,他们在北线跟普鲁士打的难解难分,只有尚未衰弱的满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打击了奥斯曼帝国。
第二次战争,就是皇太子印象深刻,并且引以为屈辱的英国联合美国、西班牙挑起的科罗拉多金矿战争,最后俄国也加入英国一方作战。这场战争,中国几乎没有盟友,最后时刻才有满清加入,但满清已经开始衰落,起不到什么作用了。最后依然是中国独抗英国和她的盟友,打了四年才分出胜负,将俄国几乎肢解。
虽然两次战争中国都赢了,但付出的代价也十分沉重,先后付出了数十万士兵的性命。
而这一次,如果中国参战,将是第一次,中国的盟友强于英国的盟友,是最为有利的。
如果李章铜真的是这样的目的,那么倒是很符合皇太子的主张。
至于李章铜说的,之前因为局势不明朗,不敢贸然上报的理由,皇太子也不追究了,摆摆手让他告退。
李章铜走出皇宫的时候,发现自己几乎虚脱了,后背发凉。
他并不是怕皇太子,他怕的是自己的前程。
他是一个外交官,而且是一个已经做到了极致的外交官,在全世界范围内,李章铜也颇有名气,被认为是能跟俾斯麦一较长短的外交人物。
可事实上,李章铜的地位十分尴尬。中国跟西方国家不同,西方国家数量众多,他们是一个各种力量相对平衡的地区,任何一个强国,都不可能离开盟友赢得一场战争,任何一个强国,都不可能离开盟友,保护他们的利益。哪怕是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拿破仑时代的法国,都不能免俗。在这种情况下,外交就成了一项重要的政治活动,外交大臣的地位在欧洲国家的内阁中首屈一指。外交部门也被默认为是第一大部门,几乎首相之下就是外交大臣。许多国家甚至是首相直接掌握外交权力,比如俾斯麦就是这样,许多国家的外交大臣之后,就是下一任首相,英国多个首相都是先从出任外交大臣开始的。
可中国是一个统一整片陆地的帝国,从秦汉统一之后就形成了大一统的格局。在中国周边地区,往往都是围绕中国转的。中国势力范围内,是一个天下有十分,中国占九分的政治格局。往往中国就是一切,中国的内政,远远强于外交的重要性。所以外交在中国,一直是可有可无的事务。过去的理藩院,不过是礼部下辖的一个小部门,甚至是养老的闲职部门。外交存在的意义,往往是为了给皇帝装点门面的,没有任何必要性。
即便皇帝对外交进行了改革,理藩院被独立出来直接向皇帝负责,在处理关于外交事务的时候,理藩院掌院也可以出席内阁会议,但事实上,理藩院掌院大臣,并不是常规的内阁成员,地位一直在六部尚书之下,更不用说像欧洲那样,仅次于首相的地位了。
李章铜是一个优秀的外交官,皇帝之所以提拔他,就是因为他具备在一团乱麻的局面之中,具有抽丝剥茧理清头绪的极强的逻辑能力,当年在黑海海峡争夺之中,正是因为他的建言,才以成立海峡委员会为掩护,让中国事实上得到了海峡通行权,还让其他国家互相制衡之下,都无法在海峡畅通。如果当年不是李章铜的建议,皇帝就不得不跟英法等强国,打一场争夺海峡的大战。
之后李章铜在海峡委员会中工作了近十年,通过一次次完善海峡通行公约,不断加强中国独享海峡通行权的事实。之后被调入理藩院,平步青云的做到了掌院一职。
如果没有皇帝的慧眼识珠,李章铜是不可能从一个普通书吏,快速成长到理藩院掌院的地位的。因此他一直被认为是一个皇帝派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