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沈一莳隐有发怒之兆,卫晖宁更是急得无措,讷讷出声,“臣……”
沈一莳冷哼,“不起还得朕低着头和你说话不成?”
这下,卫晖宁不敢再跪,手脚并用站了起来,讨好的笑着。
沈一莳:“……”
这憨憨。
“你共招收了多少个孩童?每个年龄层有多少?”
卫晖宁不敢隐瞒,回:“三到四岁的两千,四到五岁的四千,五到……”
卫晖宁招收新兵的情况,莫约是,五岁以下的六千多,五到十岁的,一万多,十到15岁的两万,十五岁往上五十岁往下的,八千多,五十岁往上的,一千多。
林林总总加起来四万六千多一点。
该怎么安置这些人,沈一莳陷入了沉思。
十三岁到二十岁的,可以留下来当新军连。
可十岁往下的……
就不好让他们当兵了。
所以……
教育事业该抓了。
沈一莳本来打算良种水稻推广,也就是两三年后,百姓不再挨饿有现钱时再开始开展教育事业,在此之前,先全国简化文字,发展印刷业,修订书籍,不曾想,计划被卫晖宁给打乱了。
这里,十岁往下的孩童莫约两万人,让他们学习,他们定的心吗?就算他们定的下心来学习,他想要教育老师也没有培养出来啊。
再一次,沈一莳有些抓瞎。
一时半会不好安排那些孩子,沈一莳让卫晖宁之前怎么做的之后就怎么做,养孩子的人钱他私库先出着。
回到皇宫,沈一莳恨不得自己没有出过宫,这样的话,就不会被打乱计划了。
接下来的时间,沈一莳一直在想如何解决山谷的孩子。
思来想去,决定先派人去教他们读书识字,等他们把字认全了,也就两三年后了,届时,很多事情不会那么棘手,他再继续派人过去教导。
当然了,再派过去的老师必须是新兴老师,也就是真正的思想启蒙老师,能够教他们含现代知识的老师。
所以说,老师该开始培养了。
沈一莳派人去民间招收各个领域的人才,那些人才,在外人看来很离经叛道,不学四书五经反而学兵法农医、天文术数、艺术杂学的一类人。
也就是读书人看不上的只知道奇技淫巧之人。
将事情安排下去,皇庄的水稻可以收成了。
这天,沈一莳带着文武百官去了皇庄。
看着金灿灿乌泱泱的一大片农田,文武百官都震惊到了,不可置信的死死盯着颗粒饱满的稻穗。
有一些大臣还失态的跑到田边,小心翼翼的拿起一株稻穗仔细瞧着,瞧着瞧着,抖着手摘下一粒米放嘴里嚼,嚼出青甜熟悉的味道,又哭又笑的。
“天佑我朝,天佑我朝啊,如此高产的粮食,是我朝之幸。”
“天佑我大明。”
一些世家出来的大臣,不知道农耕只知道读圣贤书的人看那些激动到热泪盈眶的大臣们,说是一脸懵逼都不为过。
也是,他们向来五指不沾阳春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怎么可能知道农家事,知道农田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