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实乃炎帝神农在世!!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突然,也不知道是谁,快步走到沈一莳面前,跪了下来,行了一个超大的礼。
一瞬间,所有人纷纷效仿,都说什么皇上神农在世,天佑大明啊等等。
沈一莳看着、听着,都一脸无奈。
不过想想也是,在没有什么生产力的古代,历朝皇帝最纠结,最为难,也最担心,最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是百姓吃饱的问题。
而对百姓来说,吃饱是他们最大的愿望。
可就是这样的愿望,极其的难实现,风调雨顺或者和平年代还好,虽说不能餐餐吃饱,但饿不死。
要是生在战乱年代或者有什么天灾人祸,别说吃饱了,能不能活就是个问题,不能活,自然就会起兵造反,好让自己能吃饱。
所以说,只要能吃饱饭,或者说饿不死,那么绝大多数百姓都不会造反,那是,天下自然太平。
民以食为天,吃饭永远是最重要的事情。
若能解决这个事情,让百姓吃饱,那便是无上大功德。
现在,看到如此高产的农田,那些知人事的大臣如何不激动,如何不热泪盈眶。
让所有人平身,沈一莳让李公公让人开始收割,争取在今天之内把皇庄所有的粮食都收割撑好,好让文武百官看看。
皇庄有二三十亩地,当靠皇庄的下人无法在一天之内收割完,沈一莳最先和李公公通了气。
李公公知道今天之内必须把所有的粮食收割好,早早附近雇佣了好几百农户。
收割时,一些大臣摩拳擦掌,都拿起镰刀下了田,兴高采烈的进入收割大军。
他们养尊处优好些年,割稻谷对他们来说极累,可即使如此,他们脸上依然挂着大大的笑容。
一些未下过地的大臣也效仿下田收割,搞得自己极其的狼狈,不到半个小时身上的割伤就数不胜数。
本来想退缩,可见其余人都没有退缩,只好硬着头皮继续了。
看一些大臣自讨苦吃,沈一莳表示很喜悦。
一个上午,所有的水稻都收割完成。
收割完,没有浪费时间,李公公让人脱粒称重,亩产十六石一石等于50千克等于100斤,十六石也就是1600斤
这产量一出,文武百官都震惊到了,他们都知道,之前,亩产一百多斤其实算高得了,可现在,居然亩产一千多斤,如何不目瞪口呆。
他们如何惊骇沈一莳并不关心,因为,在他们发愣的时候,他将水稻推广一事全权交由李公公负责,该让户部尚书配合他。
不仅如此,沈一莳还特地将粮食种植改革的方案交给了他,让他派人在皇庄继续进行水稻改良,争取维持这一次的产量或者提高产量。
他是知道的,水稻最起码能亩产三千多斤,目前的产量不过是寻常产量的一半,所以该继续优质下去。
至于为什么不是他进行研究,身为帝皇,沈一莳要处理的事情海了去了,哪有那么多时间放在农耕上。“皇上实乃炎帝神农在世!!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