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信阳侯(2 / 2)

“昌平长公主自然极好,臣,臣……”陶回结结巴巴说不出一句话来,卫凛神情振奋,过来拍拍他肩:“朕就知道你也倾慕她,朕这就写诏书,昌平长公主出降信阳侯陶回为妻,你赶紧在洛城置下宅院,朕要去找太史令给你们挑个吉日良辰完婚。”

陶回走出未央宫时,忽然想到冰河边那个疯子,昌平长公主……确实英姿飒爽,美艳动人啊。

五月初七,陶回与昌平长公主完婚,他在军中友人不多,登门拜贺的大多是卫氏宗亲,长阳长公主卫珺也随卫广陵过来贺喜。

那晚陶回对昌平长公主道:“长阳长公公主与你果然有分别,陛下都未必有她那番威势,与她说话时心里生不起半分不敬之意。”

昌平长公主笑得直不起腰:“长姐对你说什么了?”

“要我好好待你,若敢教你受半分委屈,她自由千万种法子教我生不如死。”

“长姐就是这样,刀子嘴豆腐心,你见多了便知道了。”

次日一早,昌平长公主去给陶母奉茶,陶母看了看她,对侍女道:“去,请家法!”

两个侍女抬来一根一丈多长、碗口粗细的木棍,陶母道:“这便是我冼家家法,往后徐违敢对你有半分不敬,你只管打他,他不敢还手。”

后来昌平长公主有孕时悄悄问陶回:“婆母是怎样一个人啊,你多用我讲讲她,我想我们的孩子也像她才好。”

“阿娘是俚人,冼家是东南水方的大族,父亲当年游历至此被贼人盗了马匹、盘缠,外祖惜才,命全族丁壮去寻马,又留他在府上小住。”

“冼家当时有两宝出名,一是外祖的千里马,据闻是山中马王之子,日行一千、夜行八百;二便是阿娘,她是外祖掌上明珠,俚人男子没有不爱慕的。结果某日父亲带着阿娘,骑着外祖的千里马走了,再没回去过。”

昌平长公主道:“那等孩子大些了,我们同婆母一起回水方看看好不好?若是个女儿,最好像婆母那样,若是个儿子,则要像你这样,既有祖父的勇武,又有父亲那样倜傥。”

“都好,怎么样都是好的。”

元和二年八月,昌平长公主诞有一女。

或许是未足月降生的缘故,侯女未出满月便高热不退,卫凛特意请了徐广志过去诊脉,太医令欲言又止:“小姐患的是时疾,又喂不进汤药,再这样下去,即便褪了高热,也会有损神志,更甚者,会形同痴呆啊!”

陶回与昌平长公主抱着幼女在宗庙内跪了一整天,祈求先祖庇佑,最终只等来信阳传回的急报:万河水患,已有千余百姓罹难。

昌平长公主给他打点行囊,轻声道:“过些时候再回去不好?阿懿现在病得这样重,你怎么忍心这个时候走?”

“阿懿不过一人,万河之事若不及早处置,可关系到信阳数万黎民,孰轻孰重?”

陶回放缓了语气:“那边的少司命灵验的很,我为百姓回去,乃是积福积德,少司命有所感应,必定会照拂阿懿。再者,我也可在信阳寻觅良医。”

元和二年十月,南阳侯荆威起兵,同月,信阳侯陶回战死横山。

唉,答应了阿琀要早日回去的,如今也只能爽约了。

阿懿的病总不见好转,也不知道徐先生是否有找了新的方子来试,管用否?倘若少司命有灵,看到我为大齐、为百姓如此,大约也会让阿懿平安无恙的。

可惜阿懿是个女儿,若是个男孩多好,我虽不在,到底还有几个故交,日后他去陇右也好、天水也罢,有他们庇佑,早日建立功勋,也能保护他阿娘。

只怕他也像我这样战死疆场,教他母亲伤心。

还是女儿好,日后嫁得近些,还能常回去看看她阿娘。只可惜往后她没有父兄扶持,难嫁到什么好人家,不过只要待她好、将她放到心尖尖上,即便家境清贫些、身份低微些又有何妨?

唉,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3)

元和二年十月,横山郡主高热无药而解,世人一时称奇。

注:(1)【苍茫天地阔,渺渺水云连】为利用“九歌——计算机诗词创作系统”所作。

(2)【彼尔维何……猃狁孔棘】摘自《诗经·小雅·采薇》。

(3)【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摘自宋·苏轼《洗儿诗》。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