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这本天下奇书是出自于前越国,而北越有又是由越国分崩离析而来,怎么会也该有一份的?
哎,这就来简单介绍一下。
话说一百多年前,越国出现九王之乱,就是几个皇室之地还有几个异性王爷为了争夺皇位,相互攻阀,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今天我到外头找势力,明天我又拉拢别人。
相互打了二十年,最后之只剩下俩个比较强大的异性王莫氏和慕容家族。可是打到最后,这俩王发现他们自己打来打去,最后打下来的领土都被俩国几乎占得大半。
这俩也不是善茬,于是静下心来,一想,自己打天下,落得一个弑君篡位的臭名是为了什么,还是为了夺天下,自己当皇帝嘛!
于是俩王秘密联系,一致对外,一方面对身后的势力虚与委蛇,稳住信任,一方面暗中勾结,将各方势力扫除出越国,然后再来争天下,这就有点像近代的“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
但是这火龙国与东圣国就不乐意了。(说明一点火龙国支持的是慕容家族,东圣支持莫氏家族。)俩国皇室心想我们这么为你出谋划策,鞍前马后,现在竟然过河拆桥,不行,得给点教训。于是俩国对越国发起进攻,势要灭了越国。
但是这俩国皇室都没有想到,这莫氏和慕容氏根本就不是孬种,更是有勇有谋的,人才济济的家族,在他们各自帮助的时候就已经算到会有今日一招,所以便暗中谋划,一方面利用俩国势力,财力,在人力挑起战争,一方面为自己留后路。于是在俩国远离本土进行长期作战,也就是“山高皇帝远”的情况之下,掉转刀把,对准外来敌人。
你有你的心眼,他也有他的谋划。于是在天时地利人和对越国支持的条件下,东圣和火龙国打了二十年也没能将越国彻底消灭,并且还消耗了自己打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致使本国百姓民不聊生,加上天灾**,更是饿殍遍野,惨不忍睹,农民起义不断。
还别说,越国百姓看到俩国攻打一国,竟然更加团结起来,虽是如此,战争这种事情本来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几国各自心里有数,于是便陈兵边关,又对峙数年,也不知道是谁开口说是如要东圣国与火龙国撤兵,就得拿出《上兵伐谋略》这本奇书一分为四,一个国家一份。
莫氏和慕容家族一看,自己也不想打了,于是便签字盖章。并且还在会议之上提出莫氏和慕容氏以延沅江为界各自分制,国名以南北为名,莫氏统治南越,慕容家族统治北越。
北越素来和东圣国交好,为了能得到东圣国经济上的支持,北越皇室竟然将剩下的四分之一的《上兵伐谋略》送给了东圣国,而自己连手抄副本都没有留下。
北越使者看到这东圣国中人才如此之多,又在北越几乎是耳濡目染的听说北越武力强盛,不仅如此,礼仪方面也是相当不错。
所有皇子公子们对答如流,可是很奇怪的是,作为一国储君的太子萧御粟竟然一句话都没有,不仅如此,宴会从提到论道之时就没有看见他抬起过头,俩位使者就像心有灵犀一般,北越使者于是便说道,:“本使听说贵国太子文韬武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琴棋书画无所不能,那么能不能请太子能否为我等一一略解,也使我们这些远道而来之人见识见识。”
别说,这使臣说这话时,太子萧御粟心里动了。但不是心动,而是“咯噔”一跳,这一跳,他那颗心可是直接跳到了嗓子眼,就没有下来。将嗓子给堵得说不出话来了。上看看皇帝皇后,左看看平时和自己要好的兄弟,可是没用。
皇帝萧正北看着他说道,“粟儿,你就给这使臣讲讲讲吧!兵法,谋略,诗词歌赋礼仪,略讲几句就可。”萧正北对这个儿子虽然谈不上喜欢,但是也不太可恶。尤其是最近这孩子的文章呀,学习呀,都还是用功的。写得也不错,所以对他还是很放心的。
但是有一点就是自己这个大儿子长相可真不好看,本身就肥头大耳,满脸横肉,一看现在坐在塌上,一身肥肉瑟瑟发抖,越看越难看。身边皇后心里一直叫苦,她哪里知道这使者会在宫宴上论什么军事,礼仪。原本就像小女孩似得吟诗作对,看歌舞,然后再来个即兴表演不就好了。
还有这个儿子,怎么自己也算貌美如花,皇上长得也是英俊潇洒,可是他却长了一副如此不堪的样子,实在是……一言难尽。
“父父皇,不……不知道该从何处说起呀?”,一句话,结结巴巴。萧御粟很怕萧正北,这种怕是打骨子里的。
“放开些,今天是你母后的生辰,要好好的表现。别一副畏畏缩缩的样子?”
“是,那我就先从诗词歌赋讲起”明知道自己不会,但是还得硬着头皮上,没办法,谁叫他自己是太子,是一国储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