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回 悄然变化(1 / 2)

且说快过年了,云岭村口的小店进进出出的洋溢着节日前的气氛。小店山墙和沟沿围墙形成的拐角处,西北方吹不到,又向着阳,几个老头正聚在这里晒太阳,闲聊。

有靠墙根蹲着的,也有坐着马扎的,还有立着的。乡里乡亲的,凡回村出村或者来小店买东西的,都相互搭讪两句。

“哟,狗娃嘛,刚回来?”“嗯,都在这儿坐着哩。”“放假了?”“嗯,你们在这儿坐坐。”“嗯。”

“那背的那是啥呢?”“嘿嘿,电视机。”“哦,人家娃给她妈买的嘛。”“嗯。”“哎呀,背一个那,重的,赶紧回呀。”“嗯,那你们在,额回去。”

“哎呀,这叶子硬算把仨娃拉扯大了。”“嗯,都上大学了,不简单。”“可不是嘛,哎呀,真不容易。”

狗娃挎个包,背着纸箱子,一路走着和乡亲搭讪着,不一会儿便进了院门。杏儿和二狗正在院子里收拾什么,见哥哥背回个大东西,就赶紧围了过来:

“这是啥?”“杏儿,你照护住,额把它放下。”“妈,额哥回来了。”二狗朝屋里大声喊道。“哦。”“到底是啥?”二狗问道。

“嘿嘿,你打开看看。”狗娃笑着说。“还卖关子里,开就开。”二狗三下五除二就把纸箱打开道:“哇,电视机,妈。”

“你哪来的钱?”叶子问狗娃道。“哥哥,先喝上一口。”杏儿端过来半碗开水递给狗娃。“额勤工俭学挣的。不贵,二手货,黑白的。”“哦。”“嘿嘿,这下可好了,在咱屋里就能看了。”二狗开心地去找接线板去了。

狗娃喝过水,就忙着和杏儿、二狗摆弄电视机了,又是拉出天线,又是接电源,又是“吧嗒吧嗒”地调频道的,一家人甭提多开心了。

晚上,一家四口吃过饭,一边看电视,一边闲聊。“狗娃,你那里涨价吗?”“涨。好多人排队买东西。”“不知道咋的回事,咱这儿啥东西也贵了。”

“通货膨胀嘛。”“啥?”“妈,额不是给你说了嘛,就是钱发得多了。还不信额。”杏儿插话道。“信。额就是问问你哥。”“嘿嘿。”“其实也不完全是通货膨胀。”“哦?”

“现在价格还没有完全放开,有人为赚差价,故意作怪。老百姓不抢,就没事了。”“哦,额说嘛,排队买那么多东西,一时半会也用不了。”“妈,咱不抢购。现在发展这么快,不会买不到的。”“嗯,咱不凑那热闹。”

“妈,现今屋里钱紧张了吧。”“哎呀,不是不让你操屋里的心嘛,你好好念你的书。”“额就是问问嘛。你放心好了,额不会再傻的辍学了。”

“啥叫辍学?”二狗插话问道。“辍学就是念到半路不念了。”“哦。”“额问咱妈屋里的情况哩,你七岔八岔的。”“鬼式,二狗问问也长点知识嘛,你还当哥哩。”“对,额不是瞎插。”“嘿嘿。”

“你就把心放在肚里,额地里的药材收入还能应付得了。”“哦。”“家里比前两年还宽裕些。”“这额就放心了。”“你不放心还能咋?”“嘿嘿。”“孝心嘛,就咋呢。”“也对。”

就这样,这年除夕,叶子一家第一次围着自家电视机看了春节联欢晚会,过了个舒心的年。

过了正月十五,狗娃就回省城去了,杏儿也开了学。渐渐的,村子里的中青年也外出了,留在的要么是老年人,要么是带小孩的小媳妇,要么是个别在村子里也能挣下钱的中年男人。

村子里女的多而男的少,偷鸡摸狗的事时有所闻,有殁了老婆的和殁了汉子的过在一起的;还有光棍和寡妇鬼混的。

据说,云岭有个能说会道的堂弟,偏偏看上了自家俊俏的堂嫂,先是打情骂俏,后来就睡在了一起。结果呢?活活气死了他那老实、懦弱的堂哥。

听说,柳湾有两个孩子,妈妈早逝,父亲又离家出走,兄妹俩就靠奶奶一手拉扯大。妹妹调皮,小学毕业就不念书了,在家待了两年,就和镇上一个修车的小伙子没结婚就同居在了一起,先后生了两个小子。

就在二小子生下半年后,两个人打闹得过不下去了,分了手,女方带着小儿子改嫁了。而男方呢?则把大儿子给了人,也有人说是卖掉了,自己另找了一个小他几岁的女孩又同居了。

还听说,清平有个挺有些绅士风度的老头儿。老婆殁得早,老头子为了两个孩子没有再娶。但不时有人议论说,那老头与哪个媳妇有染的。

是呀,都年过六十了,又和一个哑巴的媳妇鬼混在了一起。那哑巴察觉到以后,就不时假装出门,躲在院墙外的角落里监视他老婆。

一天,哑巴暗地里瞧见那老头用手绢拎着点东西走进院子,随手“啪啦”一下拴上了院门。情知不妙,哑巴在角落里忍了一会儿之后,便翻墙进去了。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