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多娃那笔焦炭生意做成之后村子里议论纷纷的。不用说,这自然勾起了海海弟弟妹妹的心思,也抬高了他们的心气儿。这时候,海海大弟弟川川正在本村邢玉栋的玻璃刀厂为人家跑销售。
邢玉栋是谁呢?就是邢青林的长孙,邢海山的大儿子,小名栋儿。他弟弟叫邢玉樑,小名樑儿。说是玻璃刀厂,实际上也就是个加工玻璃刀的家庭作坊。
提起栋儿,这话可就长了。栋儿,中等个头,白净白净的,虽然文化不高,但文乎文乎的,脑子也挺活泛。前多年,地还没分到各家各户的时候,栋儿曾是柳湾一个生产小队的副队长。
那时候,连年干旱,农业社里没收入,村里正在闹派性,栋儿也参加了一派,还当了派性头头。可闹腾了几年后,栋儿渐渐地对此没了兴趣,便从这两派争斗中退了出来。
后来,在公社和大队的默许下,栋儿带了一帮小青年出村去搞副业去了,也就是村里最早的副业队。进山伐木,下盐池拉硝,进城修路什么的,正如栋儿所说的那样,啥毬苦都吃过了。
也就是在带副业队的过程中,栋儿不知在哪儿学会了做玻璃刀。于是,一实行包产到户,栋儿就开办了个小小的家庭作坊式的玻璃刀厂,带着老婆和弟弟、弟媳妇干了起来。每做上一批玻璃刀,栋儿就带着弟弟樑儿跑出去推销。
随着销路的逐渐打开,厂子的规模也一点点扩大了。于是,亲朋好友、邻居找栋儿,进他的玻璃刀厂干活挣点活钱。栋儿不贪,干一干歇一歇,不紧不慢的,日子过得可比别人强多了。
就几年的工夫,邢家兄弟俩每人盖了一座院子,还把祖屋给翻盖了一下,村里没人不夸的。儿子十五、六,就订了亲。
再后来,不知怎么的,这弟兄俩有了矛盾,最后还闹翻了,两家子老婆孩子一起上,又是吵架、又是打架的,甚至樑儿仗着老丈人家小伙子多,带了一帮人,强行把玻璃刀厂的设备、备料都抢了去。
兄弟俩打了好长时间的官司,最后也没有个结果,不了了之,各干各的了,甚至在村里见了面都不说话。
樑儿爱张扬,用庄户人的话讲,就是那樑儿说起话来就像吼雷闪电似的。因为年轻,喜欢新潮,选了个好听又现代的名字,注册了一个新的玻璃刀厂,又是挂牌子又是招人的,生意做得大了起来,甚至还去城里头开了营业部。
后来,樑儿又把玻璃刀厂改成公司,干脆搬到了城里头去了。可生意做得越大,那情况就越复杂,结果,弄得官司缠身,樑儿东躲西躲的,最后年轻轻的竟病死了。当然,这是后话了。
而栋儿呢?则完全不同于樑儿。虽然弟弟把原来的多数存货、设备、备料都抢走了,甚至销售渠道也带走了。但栋儿不张不扬的,从头再来。
有技术在手上,还有一些老客户,再加上前几年留下的资金底子,也就两三年功夫,栋儿的玻璃刀厂又恢复了。栋儿一如既往,干干歇歇,生意做得稳稳当当。
也是看上了栋儿这稳劲儿,根儿就把二儿子川川送到栋儿玻璃刀厂去干,先是做玻璃刀。当然,也只是做一做玻璃刀的刀柄之类的,至于做刀头的技术,那栋儿是不会教的。
做了两年粗活之后,川川就开始给栋儿跑推销了,不是跑东北,就是跑西北,常出差,寒来暑往的,也挺辛苦。反正,家里的活儿,是指望不上川川的。
年轻人,脑子活泛,川川在外面跑得多了,也就渐渐产生了自己单干的想法,只是一时还没找到好的营生而已。
现如今听说海海帮叔父做成了焦炭生意,川川自然萌生了去找他大哥的念头。其实,前几年川川就曾找过他大哥,想让海海给他揽玻璃刀生意,只是那时候海海才工作没两年,方方面面还不行,川川不得不失望而归。
可眼下听人家说的那样子,大哥肯定是大不一样了,不然,咋能帮叔叔做成那么大的生意呢?
与叔侄关系相比,这兄弟情分应该是更亲些吧,再怎么着,海海也该帮弟弟做点生意才是。川川就给家里人说了说这事。他媳妇自然是很支持。他爹妈也就是根儿夫妻俩嘛,半信半疑的,可也没有明确反对。
只是他奶奶也就是吴家老太太对孙子说:“你去了以后,看情况。可识眼色些,甭惹你嫂子讨厌。弟兄面之间,有那走动得好的,也有那成了仇人的,主要就是一条儿,甭光顾自己,要多替对方想想。”
倒是他叔父也就是多娃听说以后,特地跑过来劝川川说:“哎呀,海海工作可忙了,就顾不上生意上的事儿,最好甭去找海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