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2 / 2)

李逍遥踏进府衙内看见众人都在等着自己,大吃一惊道:“诸位大人,逍遥何德何能劳烦大人们在此等候!”

“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众人在此躬身高声喊道。

李逍遥急忙搀扶起众人,沉声道:“如今逍遥弃武从文,在尚书衙门内没有任何的王爷,以后诸位大人还是喊逍遥为大人!”

众人默默地点点头,唐高祖李渊任命李逍遥为户部尚书,此事在朝廷中早已传开,只不过坊间甚少知晓。虽说他们在京城为官,却很少有机会面圣,更不用说是一品大员。虽然李逍遥是户部尚书,也是逍遥王,因此礼数不可废,听闻李逍遥所言,众人才稍稍放心下来,谁都不敢违背。

李逍遥来到大堂之内,众人一一通禀姓名职务,户部左侍郎宋珠明,右侍郎王熙,度支郎中杨成,金部郎中黄晟,仓部郎中许超等。李逍遥一一与他们见礼,然后就直奔主题,他命宋珠明、王熙将卷宗全部拿上来,然后仔细地查看了一番,以及上任户部尚书的札记,全部详详细细的记录在册,众人全部停下手中的公务,全部都好奇地看着李逍遥,在他们看来,李逍遥乃是武将,户部又是文官,根本就不在同一个官级上,简直是牛头不对马嘴。

宋珠明、王熙两人在户部中位高权重,虽然没有户部尚书官级大,不过在众人中却是领头者。尤其是他们两人都是兢兢业业之人,刚正不阿的性格在户部是出了名的。他们两人皆是揶揄地看着李逍遥,在他们的眼里,逍遥王在军中的地位无人动摇,领兵打仗的确是无人能及,说到看文绉绉的文字,就不一定有那么厉害了,因此他们以为李逍遥只不过是摆摆官威,做做样子。

半个时辰后,李逍遥阅读所有的卷宗,低头沉思片刻,沉声道:“宋大人、王大人,本大人问你们两人一些问题?你们要如实禀报!”

宋珠明、王熙两人上前一步躬身,道:“尚书大人请问,臣下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为何卷宗之内只有前隋的户数以及人数,却无当代的户数以及人数?还有为何记录在册的良田只有五百九十万顷,长安城米价最低也需要四十文一斗,难道就不能降低米价吗?赋税为何一直都在减少,国库没有税收,大唐又用什么征战,给大军发放饷银,而且为何记录在册的商贾所缴纳的税收远远低于平民百姓?难道这就是你们两位侍郎大人给本大人的答案吗?”

宋珠明、王熙两人大吃一惊的看着李逍遥,他们以为李逍遥只不过是过过场,没想到他发现了记录在册的许多问题。众人纷纷面面相觑,谁也想不到武将的李逍遥,居然能够看得懂文绉绉的文字,他们都知道大唐帝国刚刚稳定,根本就无法真的做到圆满,尤其是百废待兴,户部对于米价、大唐户数以及赋税等都疏忽了,之前李唐大军南征北战户部主要也是仓库中的粮食以及军饷等发放,以致一些原本属于户部之事,一拖再拖,根本就没有办法执行,而李逍遥一语道破户部眼下出现的问题。

宋珠明上前一步,恭声道:“尚书大人所提及的问题,臣下等都知道,只不过有心无力,以致问题越来越大,甚至就连大人们都无法解决,以致一拖再拖,直接放弃了!”

“哦,宋大人且说来看看,到底是何原因导致公务一拖再拖!”李逍遥好奇地询问道。

宋明珠见李逍遥想弄明白事情的原委,也就如实相告。李逍遥才明白,这一切不是一天两天积累下来的。前隋留下太多的问题让他们去解决,天下大乱之际,人口锐减,疆土被外敌入侵甚至是户数也逐渐的减少,而且大唐连年征战根本就无法统计出良田具体多少,关键是战争平息下来后,大唐根基虽然稳固了,却无法真正的解决农民粮食问题,而且军饷也一直有问题,所有的问题夹在一起,根本就无从下手,而且上任的户部尚书,也想解决此事,却也无能为力。

李逍遥闻之,沉默不语,寻思道:“没想到事情不像我预料的那样简单,居然如此的复杂,不过任何事情都有缘由,只要找到根源所在,一切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他猛地抬起头,郑重其事地说道:“一切国家利益为先,首先我们理应解决朝廷的军饷以及大唐的日常开支,必须制定相应的手段,征收赋税。既然商贾所交税收比以往较少,就首当其冲的由他们开刀,之后再推行均田制,使得每一家每一户都有田可种,又大力鼓励开荒使得良田增加,粮食自然足够,国库充盈,不惧任何外敌;其次,规定部分上等良田实行年限承包制,只要达到朝廷要求,就可归其所有,死后必须还给官府,不得承袭土地。”

“均田制推行后,再实行新的赋税制度,以租庸调制为主。此制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至于富甲一方的大户则多征收赋税,既然平民百姓挨饿受穷,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商贾却大吃大喝,如今大唐初建,他们身为大唐子民理应出一份力!”

“由于前隋统治下,天下大乱,各地反王纷纷自制钱币,使得大唐内货币杂乱,没有统一的规范。我们必须制定一套新的钱币才能稳住大唐的地位,将货币铸造权牢牢地抓在朝廷手中,控制着整个大唐的经济命脉,到时候一直延续下去必定能够收服人心,天下万民真心归附,到时候朝廷必定有足够的财政收入用以朝廷的开支,百姓安居乐业。”

众人闻之大惊失色,李逍遥上任户部尚书,即可颁布三道命令。而且,这三道命令全部都是关乎着国家利益,以及户部面临问题的根源所在。尤其是最后重新铸造钱币,宋珠明、王熙等人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李逍遥却敢提出来,而且看他的神情,必须要实行,因此他们全部都瞪大着眼睛,不可思议的看着李逍遥,只要将铸钱币大权收归于朝廷中,也就是说百姓手中的钱财全部都由朝廷调度,一时之间,他们猛然惊醒,此招可以更快地推动大唐经济的发展,而且李逍遥也重视了商人的地位,只不过这样一来,朝中必定有人反对,只不过宋珠明等人知道李逍遥的身份非同一般,他此行必定会言而守信,言出必行。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