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新楚内治(一)(2 / 2)

金陵城的建设中,江东的大族吴氏在治略台调拨五千万钱的基础上,组建了第一家符合刘协要求的东南商社,并且首先成为建设业中的第一位国商,刘协亲自从襄阳学府中抽调一部分擅长水利工程的学子前往东南商社,并将金陵城的八成以上工程包给商社,鼓励商社继续走下去。

刘协将士子按学识分成学子、学士、学者、博士、大贤五个等级,按课业分成经、商、律、医、文、艺六类,凡此六类皆可向各学府申报资格,和工匠分层一样,各层次士子都可享受治略台的津贴,同时硬性规定各商社雇佣的士子和工匠,应按治略台的规定支付相应薪酬。

由于商课在楚地实行多年,商人的地位也因为国商的存在而提高很多,大部分人都没有反对将精通商课的人定在士子之间,但对于医类第一次抬到这么高的地步,还是引发了大多数士子的反对。

刘协的第一个反应不是妥协,而是直接封张机为景安亭侯,以表其救治百姓之功,同时规定学子擅长医术的,优先招进襄阳学府。这一招让很多人措手不及,张机的功劳是明显的,他曾经救治汉灵帝,在南方发生瘟疫之时,屡次带领群医南下救治百姓,遏制住伤寒的扩散,可以说在他手中救活的百姓过万人,但能够封侯位还是让人吃惊,甚至是不可理解。

刘协通过这次封赏,巧妙的将人们的注意力移到医师的作用上,很大程度缓解了士子对医师的漠视和抵触,也提升了医师的地位,而自此之后,楚地乐于学医的士子也逐步增加。

仅仅这些还不够,刘协将襄阳学府扩大,将授课学士分开,在襄阳学府中设置襄阳经学院、襄阳商学院、襄阳律学院、襄阳医学院、襄阳院和襄阳艺学院,同时在新成立的江南学府按同样的制设进行改造,规定各院的首授官员必须有博士资格,职位为祭酒,而襄阳学府原祭酒管宁提升为总祭。

管宁对刘协连续的改制表示抵触,上书只愿担任襄阳经学院的祭酒,这倒把刘协难住了,只好请黄承彦出山担任总祭一职。

在这些事情处理完,刘协并没有停止步伐,他继续将马钧、白翳、郑浑这些人提了出来,成立襄阳工院,负责培养工匠,并且将原本属于军备台的划定工匠等级的权利放到襄阳工院手中,任白翳为祭酒。为了防止士子爆发抵触心理,刘协并没有将工院纳入襄阳学府,而是和襄阳军院一样,单独划规一个学府,同时将士子比较反感的农耕、水利、土木、炼丹等特殊课业划归襄阳工院。

在对待炼丹的问题上,刘协首先第一件事情就是把那些聚集在襄阳售卖灵丹妙葯的方士抓过来,狠狠地臭骂一顿,再故意安排张机等名医出面反驳这些方士,最后再出面让方士们按照自己的意思组建新的炼丹体系。

炼丹是很无聊的事情,刘协也不愿意把这些人纳入襄阳工院,可这毕竟是中国化学的始祖们,只能慢慢引导他们,日后能和罗马交流之后,再吸纳罗马的数学、物理、化学、建筑学等知识体系,对现在的体系进行更改。

此时刘协在对整个楚地学术调整上,尽力展开各方面平衡并重发展的策略,他知道直接引进后代的科学体系肯定是不现实的,只能想办法促进东西方尽早展开对话,吸纳西方科学体系的优点,对现在国内知识体系进行影响,日后再慢慢融合起来。

为了加速这个进程,在海楼船还没有完全试制成功之前,刘协让治略台和各大商社开始对海外进行探测,主要是制定地图,同时刘协也安排襄阳工院进行航海课题的讨论和研究,对于航海船只、工具进行新的设计和改造,自己也提供了很多思路,比如时钟的选择上,提出了钟摆制钟表计时和沙漏计时两种思路,让工院的人自行试制。

新粮种的培育工作,刘协也安排给工院负责,指导工院对大汉的植物、动物进行登记、研究,虽然不指望他们发现进化论,但是能够形成比较有体系的植物学和动物学也算是个好事,至少对现在的农业和畜牧业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刘协在这些事情上,思路是很明显的,他并不想将自己在后世学到的知识直接灌输下来,而是建立一个体系,建立一个惯例,让他们按着这样模式自己去发现。

当然,他并不打算搞普及教育,现在大汉还不需要很大量的知识分子,需要的是军队和商人,推动经济的发展确实需要百姓的力量,但让百姓掌握大量知识并不是给与他们力量,反而是让他们混乱,依照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发展生产力,适度推动上层建筑的更新才是王道。

加入书签